传播 养育华夏儿女
go
国学知识

猴哥带你一起探索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第二十三讲、讼卦:最高境界是无讼

作者:猴哥 国学知识

  猴哥带你一起探索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

  第二篇 解读《易经》六十四卦

  第二十三讲、讼卦:最高境界是无讼

  “讼”字,言之于公,是在公众的地方讲话,把问题公开,所以是诉讼、打官司。讼卦内卦是坎,外卦是乾,和前面的需卦互为综卦,需卦是乾在下、坎在上,讼卦则是坎在下、乾在上。六十四卦里面,有八个卦是自综,譬如乾、坤二卦,倒过来还是乾、坤。这八个卦,上下倒过来还是同一个卦,可以和下一卦两两之间互变,阳变阴、阴变阳,成为对方。除了乾、坤之外,还有颐卦大过卦坎卦离卦中孚卦小过卦六卦。

  倒过来的卦,有时候和前面的卦意思相连。像前面的需卦讲得不到满足,就要打官司,要诉讼。为什么这六根爻有讼的象征呢?上卦乾,天,是往上走;下卦坎,水是往下流,天和水不相和,阳和阴不相遇,背道而驰,意见不同,自然会起官司。这是一个象。另外一个象则是里面的坎是危险,外面的乾表现很强硬,这就是争斗打官司的象征。外强内险,这也是打官司的原因。

  这两个卦叠起来,产生讼。讼一般来说是官司诉讼。孔子对官司一事就有看法,他说:“听讼,吾犹人也。”(《论语·颜渊》)意思是说,听别人的官司诉讼,我和别人没什么差别。但孔子接着说:“必也,使无讼乎?”重要的是,使大家不要有诉讼,不要有官司。所以孔子强调用道德来解决问题,不要由法庭来解决。孔子自认为,他断案不会比法庭庭长高明多少,他的高明是以道德来解决问题。可见,讼不是一个好事情,是负面的。那文王为什么写讼呢?文王后来做了周朝的君主,旁边的小国家遇到什么争执都跑去找文王仲裁,让文王来替他们解决。《史记·周本纪》记载:“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于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祇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诸侯闻之,曰‘西伯盖受命之君’。”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当时文王会帮周围的小国家解决“讼”的问题。

  讼卦除了官司,也可以引申为意见不合,这个范围就比较广了。夫妻之间意见不合,也是讼,不一定是要到法院打离婚官司。现在有些电视节目帮家庭解决婚姻问题,也是讼。再往大一点说,讼是我们的观念、意识,即所谓的意识形态,这个就非常广了,宗教、国族的意识形态都属于讼。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卦辞第一个就是“有孚”,要有诚意。这一卦里没有“元亨利贞”的任何一字,可想而知,这一卦不是完美的,是有缺陷的,是不得已的。所以,第一要有诚。但是“孚”这个诚,被窒息了,才有讼。“惕中吉”, “中”是指内心,就卦来讲,第二爻是内卦之中,第五爻是外卦之中,这两根爻都是阳爻,都代表诚。第二爻的诚,也许是指诉讼者的诚,自己要有诚;第五爻的诚,是指法官,主事者的诚。诚一方面是内心,同时也是要求法官执法要诚。内心如诚,则吉。“终凶”,如果一直坚持诉讼到最后,有凶。“利见大人”,大人就是九五,如果碰到一个好的法官、好的执法者,以诚待人,以诚来宣判,则利。“不利涉大川”,内卦是坎,代表大川,有危险,不利于去冒险。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初六是阴爻,位不当,所以有讼。“不永所事”,所做的那些事,遭受阻碍,受到了人家的破坏,不能永远坚持。“小有言”,就是有别人的批评,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小”就是稍微,稍微有别人的闲话、批评、抗议。这是诉讼的开始。为什么“终吉”呢?是从象来说的,因为初六和九四,一阴一阳,虽然位不对,但有感应,故吉。

  也就是说,一开始的时候,碰到意见不同的人对你批评,没有关系,不要看得太重,意见不同,对你来说也是一种反省的机会。我在讲“应变”时提到,当你开始听到逆耳之言,首先要去了解他为什么批评;第二要反省自己,是不是正如他批评的有错误,这就是诚;第三,你要采纳那些善意的批评而懂得转化。所以,这一爻,讲的就是意见不同、小争执,没有关系,反而能让你们互相更加了解。夫妻间从来没有争执,反而是问题。我讲一个真实的例子,我以前上学的大学,有一个文学系的女老师,非常有才华,会讲话,她的先生是体育系的教授,什么都顺着她。后来这位女老师要离婚,理由是,他什么都顺着她,生活没有趣味。可见,生活中有一点小摩擦没有关系,初爻开始时有点儿小问题,也有作用。孔子在这一卦的《象传》就说“君子以作事谋始”,做一件事,要在开始的时候计划,即使“小有言”,也不要紧。开始解决一些小问题,后面就不会有大问题。老子也说“治之于未乱,为之于未有”,在还没有乱的时候去治理,也就是说这一爻还没有到乱,只是“小有言”,稍有点批评的声音、不同的看法,在这个时候你要抓住机会,去反省和改善,最终还是吉的。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第二爻“不克讼”, “克”就是胜。诉讼不能胜利,不能把握,怎么办呢?“归而逋”, “逋”就是避开,即离开诉讼,不要再打官司了。知道官司不会赢,“其邑人三百户”,回去后跟同村的三百户人和谐相处,不要去争斗。从象上说,上卦的三根阳爻,就是三百户。“无眚( shěng)”, “眚”大概只有《易经》用到,是生于眼睛的病,不是青光眼等眼病,而是指你的看法的病。也就是说,你戴着有色眼镜,内在有偏见、邪念。这个字是《易经》专用字,在佛教里就是执着,不要有内在的偏见和执着。这是九二。初爻讲“惕中”,这个中就是九二,因为它是内卦之中。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六三多半是不好的,况且还在坎卦的上面,危险之上。“食旧德”, “食”是保养,保养你的“旧德”。“旧”是固有,“旧德”是固有的道德。这个固有道德是所谓的忠、孝、仁、义、信吗?不是。现在我用转化的方法来阐述,这是前人所没有的。旧是指前面的,在一个卦里,上面的是新,是未来的,下面的是旧的,是已经过的,这是《易经》的惯例。这里的“旧”,我认为就是指九二,指要培养九二的诚德。“贞”,是诚,“贞厉”,把握诚德于危险,最终还是吉的。为什么吉?因为六三和上九阴阳相和,自然吉。“或从王事”,“或”字常常出现在第三爻和第四爻,因为是讲转变的,有点儿疑虑是否能转得出去。“或从王事”,从事于君主交给你的事情。“无成”,是指没有成就。传统的解释说到这一爻,都说没有成就。但是我后来仔细一想,前面一爻是旧德,有诚,还是吉,为什么到这里就没有成就了,是不是有些矛盾呢?只判断说没有成就是不够的,这也许是我受到道家和禅宗的影响,我觉得“无成”应该是不要想着成就,即从事君主交给你的任务不要想一定要有成就。“无成”也是一种功夫,功夫是关于如何去做。如何去做才是更重要的,而不是去下判断。《易经》不是用来给我们下判断的,为什么不要求成?这里面有深刻的意思。我在坤卦一章提到过《庄子·人间世》中关于公子高的故事,有一天君主给他一个政令,他就很焦虑,晚上只能拼命喝冰水降压。如果任务不成功,君主会处罚;如果成功了,这个焦虑也损伤了身体。无论成与不成,接了君主的任务,就有痛苦烦恼。于是他就去问孔子。孔子对公子高说,你要实实在在地去面对这个任务,不要想速成,也不要想有成就,一旦想有成就,就会在君主面前有太多溢美之词,添枝加叶,偏离正题。也就是说,求成,就生得失之心,做事情就会不公正,就会想方设法讨好君主。所以,要关注事情本身,要“无成”,不要想有成就。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爻上“无成”的另一层新意了。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九四“不克讼”,和第二爻一样,没有胜算,怎么办?“复即命”,回到自己,“即”就是顺,顺从天命。有时候打官司,要把结果交给天命,顺天命而行。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渝”是返回来,不要去争,返回自己。“安贞”,把握九四之诚,就吉。因为九四和初六这一对是相应的,所以是吉。

  九五。讼,元吉。

  “九五”是主爻,对于诉讼来说,是指法官,一般来讲是指君主。“元”是开始时的想法,没有掺杂后天的想法。在心理学上,我说元是动机,即要有客观的观念。法官如果秉持着诚,有客观的判断,就吉;否则就不好了。

  上九。或锡之鞶(pan)带,终朝三褫 [chǐ] 之。

  “或锡之鞶带”, “或”,也许的意思,也许你打官司打胜了;“锡之鞶带”, “鞶带”是指君王的赏赐,这里是诉讼得到利益。但是“终朝三褫之”,这种由诉讼得到的利益,终要在一天之内就会被拿掉,不能够把握。也就是说,靠诉讼得的钱财和荣誉会得之而失。诉讼不是好东西。这是古代人对诉讼的看法,就整个诉讼看法来讲,在诉讼当中你要反省,要了解自己,要顺应天命来走。即使有所得,也不要得意忘形,不要想下次还要靠诉讼来谋取利益。这是整个诉讼给我们的教训。诉讼是不得已的,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但是能免则免,不要信赖它、依靠它。诉讼在不得已的时候,要借法律来保护弱者,在当今社会,诉讼是免不了的,但仍然可以避、尽量免。孔子说“必也,使无讼乎”,不是要大家不去诉讼,而是用德来解决诉讼的问题,让大家可以不用去诉讼,诉讼越少越好。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这六爻所谈的问题,占到这一卦,也许你不一定是要打官司,而是问某一问题。我们的总结是泛论。

  第一爻,不必对小事情太执着,要借此多反省。

  第二爻,要知道返回内心去求和谐。

  第三爻,以德为原则。

  第四爻,安于天命。

  第五爻,把握中正,处事客观。

  第六爻,不要以利益为主,不要只想着利,去争短暂之利。

  这里我依旧要讲讲转化。一般我们说转化、应变多半是在第三爻、第四爻、第六爻。第三爻多半是不好的,讼卦第三爻是阴爻,当然不好,第三爻上面的三根阳爻很强,它如何对付上面的三个阳爻?“食旧德”,要吸收下面的九二的阳,柔中有刚,然后再往上走。这就是转化。我的转化多半是指第三爻可以转化下面两爻的力量,变成自己的力量,然后向上走。对第四爻来说,则是转化下面三个爻的力量,向上帮助君主。第六爻就要懂得物极必反,顺从天命。总之,我讲转化就是要大家不被凶、咎、悔、吝给吓到,不要被它们给判死了,碰到这些字眼,要懂得如何去转化它们,化凶为吉,化咎为无咎,化悔为无悔。所以,懂得转化,对每根爻都可以加以利用,这样就可以用《易经》,而不是被《易经》所判。

猴哥带你探索易经
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 成语字数 古诗词鉴赏大全 古诗三百首大全 宋词三百首 周易起名 三字成语 先秦诗人 立春 寓言故事 古诗词考题 属鼠 元旦祝福语 春天诗句 搬家吉日 古诗十九首 五行缺什么 四字成语 两汉诗人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雨水 属牛 小年祝福语 柳树诗句 战争诗句 读书诗句 惜时诗句 婉约诗句 山水诗句 写山诗句

猴哥带你一起探索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第二十三讲、讼卦:最高境界是无讼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M.GuoXueMeng.Com

皖ICP备16011003号-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