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 养育华夏儿女
go
国学知识

猴哥带你一起探索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第八讲 《易经》的组成结构

作者:猴哥 国学知识

  猴哥带你一起探索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

  第一篇、读《易经》前的思想准备

  第八讲 《易经》的组成结构

  关于《易经》的组成结构,我们把它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八卦系统。

  八卦只有符号,没有文字。传说伏羲八卦,我们不知道,只知道八卦发展得很早。八卦——乾、坤、坎、离、巽、兑、震、艮,最早是自然的现象,分别代表

  天、地、水、火、风、泽、雷、山。

  八卦代表这些自然的现象,也许是游牧民族用八卦作记号,即古代所谓的结绳而治。结绳而治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结网捕鱼、捕兽,一个是文字。很多学者认为,用八卦在绳子上打结来表达文字,本身没有哲学意义。到了后来,用八卦代表观念意识,如乾是生命力,是强健的;坤是凝聚力,是柔软的!这种解释是哲学的解释,这是后人附加的,不是八卦本身的意思。

  八卦中的艮是山,坎是水,山水就是象,是最早的《易经》,是占卜用的《易》,还没有讲到易理。

  《左传》里面用《易经》占卜,只就八卦的象来说,没有用易理来解释。最早讲易理的应该是王弼,王弼说乾卦是强劲,坤卦是柔顺,震卦是惊惧(这是从震卦代表雷而来),巽卦是申,即颁布命令,坎卦是危险,离卦是附丽,艮卦是休止,兑卦是快乐。这是用哲学意义来解释八卦。王弼之后的宋明理学家代表的是儒家,虽然不一定跟着王弼的道家路线走,但是他们也用了这种易理,用了很多王弼的解释,然后加上自己的看法。今天我讲的《易经》,采用的就是这些原理。这就像学数学,我们先了解公式、公理。原来的八卦里面没有后来加进去的内容和解释,我给大家讲的《易经》就是用了八卦的象和王弼的理,还有术来通过占卜去得到一个卦,术就是数。象、理、数,这是三个基本要素。

  第二部分是文王演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是文王所系的辞,这是《易经》的经文部分。八卦是符号,六十四卦就是《易经》的哲学部分。

《易经》的三百八十四爻的解释就是智慧,可以用自己的经验去解释。爻的文字,古代无论是王弼,还是宋明理学家,他们都是用智慧去体验、解释。那么,今天我的解释也是根据个人的经验,当然可能并不是文王所想的。因为我们现在的时代不同,遇到的问题也不同。但它可以扩充,可以发展,这就是《易经》和龟甲文字的不同,我们也可以说周代《易经》的占卜,是古代占卜的革命,是一种新的发展。

  《周易》就是周代的《易经》,是文王在牢狱里面,演八卦为六十四卦,这是有合理性的。我特别强调《易经》的作者是文王。这不是考证,我不喜欢考证,是用推理的方法来进行说明。文王怎么在牢狱里面写《易经》,这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我要特别把文王和《易经》的关系作详细的分析,因为这是源头。这个源头弄不清楚,我们以后就会走错方向。

  在中国传统中,我们说圣王,即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虽然在《尚书》中,我们能看到关于他们的几篇文章,但这些都是后代的儒家所描写的。尽管尧、舜很伟大,大禹治水的功绩同样伟大,商汤革命也很伟大,但是他们没有留给我们足够的可以考证的文献,以便于我们了解他们的思想。

  只有文王不同,他有《易经》, 《易经》是有整个思想系统发展的。司马迁的《史记》很清楚地写了文王的德治,说他“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周本纪》),又“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殷本纪》),譬如文王开放自己的灵园,与民同乐。这一点你看看汉高祖,萧何建议汉高祖开放上林苑,让百姓可以进去采摘果子和打猎,汉高祖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史记·萧相国世家》)汉高祖认为萧何收取了商人的贿赂,向民众讨好,乃下令把相国交给廷尉府,下狱关押。这一比较,就可以看出文王有多开放。文王封国旁边有些小国凡有野心的,他都征伐。

  在《易经》里面,用了“征伐”的“征”字,有时候不能征,有时候可以征。当他征伐这些小国的时候,小国的人民夹道欢迎文王,把自己的君主绑来交给文王。这就是孟子所说的“人民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仁者无敌,文王做到了。可见,文王的以德治国。

  文王在牢狱里面待了七年,也不算短。以前的监牢里面尽是稻草铺的垫子,当他一根一根拿起稻草,突然发现,把三根稻草放在一起,可以得出卦象。那时他已知道八卦,但是八卦怎么用呢?它们只是古代的文字。

  有一次,他很偶然地把八卦重叠组合起来,这一重叠就变成了六十四卦。这一点也不稀奇,因为这是很自然的数目,不会变成六十三卦,也不会变成六十五卦,绝对是六十四卦。八八六十四,这是一定的。更为重要的是,文王重叠八卦变成六十四卦之后,并没有搁置不管,而是排一个次序。和八卦简单的次序不同,排成六十四卦的次序,是个大文章。哪一卦在前,哪一卦第二,哪一卦第三,把它们排成六十四卦次,还要给每个卦命名,这是更大的学问了。取卦名,自然跟六爻有关系,每个卦的名字又和前后的卦有关系。单就这一点来讲,文王在这七年牢狱时光中,定名八卦,然后重卦,并排成一定的次序,我认为已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这是把宇宙和人生结合。文王的确是用了很多智慧,他的经历和巧思,还有他的感应力、灵感,都加进去,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伟大工程。

  排好次序之后,每卦的六个爻还要写上文字,告诉人们这六个爻在做什么。比如乾卦是天道,那么六个爻和天是什么关系?第四卦是蒙卦,讲教育的,那么六个爻跟教育有什么关系?每个爻的互相的关系和卦名的关系,这又是一套大学问,都不是很简单的事情。我读《易经》已经二三十年,最近每一次读,我都情不自禁地跟朋友说,真是了不起。文王想到这一点,现在我们有时候没有想到,有时候很多问题被我们忽略了,但是他想到了,非常佩服。

  文王的六十四卦的取名是从天象推到人事,他在牢狱里面对着窗口,观天象,然后又返回在心中沉想,不知要经过多少个白天和夜晚,他的意识和他的潜意识,他的心智和他的精神力,互相交流、融会而产生一股力量,使他偶然间突破困境。他就像顿悟一样发现了真谛。可见,他不是花几天的工夫就起了六十四卦的名字,而是今天突破一个卦名,过几天又突破另一个卦名,有时候今天想的过几天也许改了名。

  总之,这是整个宇宙人生与社会的交感、影响及发展的大工程。这样做,不像古希腊哲学家,只是用眼观天,要找出天的宇宙的真理,作为中国哲人的文王,没有醉心于抽象的思想。他的这套演绎有内心深层的需求,是文王演《易》和整部《易经》成熟的心理过程。如果西方的心理学家是用什么潜意识来分析,那么中国的哲学家不是用潜意识,而是用忧患意识。

  这种忧患意识,在文王心中产生如此巨大的精神力量,灌注在他演示的六十四个卦象中。他发现六十四个卦象不只是一些符号而已,而是六十四种有生命的气流灌入了他的心中,和他的心相冲、相感、相遇、相通而相融。这种作用不知在他的心中盘旋了多久,然后再加上他个人心中的智慧,去加以分析、解释。所以,六十四卦乃是文王通过他的忧患意识和精神自励而形成的整个的生命体。

  我们要为文王正名,还《易经》一个本来面目,就要突破占卜的迷雾,把面纱打开,来看看《易经》的真面目。我们要知道《易经》是中国最高的智慧,关系到怎样治理国家、怎样建设心理、怎样修养德行等。最近这几年,我发现《易经》这部书的哲学理论,有时候比《老子》还要深刻。

  老子从《易经》里面得到启发,并把很多东西拿来运用;还有,老子讲无为、讲无事只是一种运用,而《易经》可以借六十四卦触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易经》也比孔子的思想要深刻,孔子的伟大是因为他是第一个开展私人教学的老师。《论语》记载了他跟学生的很多对答,他的教训可以流传千古,这是他伟大的地方,但是孔子读《易经》韦编三绝,可见孔子对《易经》的推崇。

  我讲那么多,就是要把《易经》还给文王。也许很多人认为《易经》是天书,从天上掉下来的,已经是书,一定有一个作者。作者一定是人,不是神。想想看,从周代到孔子之前,哪个人的智慧和经验,能够写《易经》这本书?没有。一个只讲占卜的人,怎么可能写出这样一本书,触及社会政治等各个方面?如果真的有这个人,历史不会留下空白,不会不提到他。在历史中,我没有发现有这么一个人可以写得出《易经》,所以我们说《易经》是文王所写,因为他治国五十年,他那么强调德行,把国家治理得那么好,只有他才有智慧写出《易经》这样的书来,《易经》不是天书。那么奇怪了,为什么孔子在《易经·系辞传》里面只暗示《易经》成书于商纣时期,也就是商纣把文王关在监牢里那段时间,而没有直接说《易经》是文王写的?因为这部当时已经变成占卜的书,以占卜的书来讲,如果说是文王所写,那有什么了不起?既然不是神,所以孔子只说是圣人所作,没有写出具体的人来。因为具体的人就太落实了,为了保持《易经》的一点儿神秘感,所以只说圣人而不说文王了。

  第三部分是孔子与“十翼”。

  “十翼”即《易传》,不是《易经》本身,是孔子和他的学生所写。实际上只写了七篇,为什么称十翼呢?因为《易经》分上下经,这七篇中,有的篇也分上下卷,等于是两个翼,所以合起来称为“十翼”,其实只有七篇文章。在这七篇文章里面,《彖传》有上下,什么叫上下?就是上下两卷。为什么有上下两卷?就如《老子》也分道篇和德篇。因为在孔子时代的书是用竹简编的,竹简卷起来,如果太多的话不好卷,所以分成两卷。

  《彖传》是解释卦辞的。六十四卦每一个卦都有《彖传》,比如乾卦,卦辞只有四个字:元亨利贞。那么,《彖传》就是解释什么叫元,什么叫亨,什么叫利,什么叫贞。《象传》有大小《象传》,《大象传》是解释八卦中的那两个卦合在一起的原因,以及代表什么。《大象传》把天道转到人生德行方面来用,只有短短的几个字,非常重要,是第一流的作品。《小象传》是注解每个爻的爻辞,是孔子和他的学生写的。每个爻都有爻辞,爻辞是文王所写,《小象传》就根据文王的爻辞,加以解释。《小象传》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深意。

  《系辞传》也有上下部分。《系辞传》是第一流的哲学作品。在后续的章节中,我会把《系辞传》的精神给大家详细分析。《系辞传》是单独的文章,没有像《彖传》《象传》一样,在六十四卦的卦爻辞里面。《系辞传》思想非常深刻,把《易经》哲学理论化,讲阴阳的系统。很多学者,不一定会对六十四卦的每一个卦都深入研究,但一定会在《系辞传》里面了解一些哲学的精神。

  《文言传》只有两篇短文章,分别附在乾、坤两卦里面。乾卦有乾《文言》,坤卦有坤《文言》,其他六十二卦没有《文言》,这是因为乾坤二卦很重要。《文言》是把乾坤的道理和德行的修养加以发挥,所以《文言》多半讲德行。

  《序卦》也是短文章,解释六十四卦的次序,如为什么乾后有坤,坤后有屯,一个卦一个卦来解释它的次序与作用。《序卦》,老实说并没有高深的哲学理论,只是一个研究。我常开玩笑说,《序卦》就是博士论文,研究生写的东西,不是很深刻。

  《说卦》,分析的不是六十四卦,而是八卦,专门解释八卦的作用性能,也附带一些占卜的道理。

  《杂卦》,是拿两个卦相比较来研究,我认为不是一个很深的哲学理论,就是一个研究的文章,不是体悟道的文章。因为司马迁说,孔子写了这七篇文章,称为十翼,但是后世不少学者都怀疑不是孔子写的。而我认为其中有孔子的思想,不是孔子一个人所写,比较可靠的说法是孔子和学生甚至后代的一些儒家共同的作品。这个说法比较可靠,但是主要的思想当然是孔子的。因为孔子自己没有写什么东西,只有《春秋》。《论语》也不是孔子写的,《孟子》里面引用很多孔子的话,在《论语》里面却没有,《中庸》里面也有孔子的话,所以孔子教导学生的话,被学生记载在各个方面。 《易经》是孔子用来教导学生的,尤其在孔子晚年。孔子的晚年大家都知道,差不多六十八岁才回到鲁国,那时跟孔子在一起的学生都不是早期的学生,所以我们一般说子夏传《易》。

猴哥带你探索易经
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 成语字数 古诗词鉴赏大全 古诗三百首大全 宋词三百首 周易起名 三字成语 先秦诗人 立春 寓言故事 古诗词考题 属鼠 元旦祝福语 春天诗句 搬家吉日 古诗十九首 五行缺什么 四字成语 两汉诗人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雨水 属牛 小年祝福语 柳树诗句 战争诗句 读书诗句 惜时诗句 婉约诗句 山水诗句 写山诗句

猴哥带你一起探索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第八讲 《易经》的组成结构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M.GuoXueMeng.Com

皖ICP备16011003号-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