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 养育华夏儿女
go
国学知识

猴哥带你一起探索中国文化源头《易经》 第三讲、学习《易经》前很容易令人困惑的一些问题

作者:猴哥 国学知识

  猴哥带你一起探索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

  第一篇、读《易经》前的思想准备

  第三讲、学习《易经》前很容易令人困惑的一些问题

  一、学习《易经》要不要考虑宗教信仰的问题?

  我虽然跟佛家结缘很深,大学二年级就开始研究佛经,但我不是佛教徒。我喜欢星云大师,但我没有信仰佛教。 我喜欢推崇的吴经熊博士,是一位天主教徒,他从来没有问别人你信奉天主教吗?我常常跟朋友说,如果我信仰佛教,就没有办法客观地讨论佛学的理论。也就是说,我没有特殊的宗教信仰。虽然我承认所有好的宗教都是对人心有帮助的,是正面的,但我不是宗教徒。

  二、中国修养哲学是否可以弥补西方心理学的不足?

  超个人心理学是否不一样?西方心理学,无论是弗洛伊德还是荣格,他们都偏重于心理治疗方面。它们不强调修养,也不鼓吹道德。也就是说,西方心理学缺乏内在德行的修养部分。所以,中国哲学内在德行的一些理论,正可以弥补西方心理学在这方面的不足,从而促使西方心理学从治疗病人的心理学,提高到健康的心理学。

  所谓的超个人心理学,即使它有东方的印度文化特质,但是缺少跟中国哲学的连接,对儒家、道家只有表面的了解。我觉得,超个人心理学要跟中国的哲学相结合,有三个要点要注意。

  一是道。中国哲学讲道,西方心理学家对道的概念非常模糊,因为他们把道看作具体的事物。对于道,常常有学生说他们要追求却追不到。其实,道不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不是让你去抓的。如何让西方的心理学跟道能够结合,了解中国的道,那很不容易讲,下面我会给诸位解释。

  二是气。西方心理学没有谈到气,气是中医的术语,但最早也最有系统讲“气”的是庄子。中国哲学的气是贯通全身的,气主宰了我们的命运。大环境是气,对于中国哲学来说,气是非常重要的。故西方心理学还要注意要跟中国的气能够结合沟通。

  三是德。西方心理学一提到德就想到儒家。儒家有儒家的道德,有内在的根据,也重外在的关系,所以儒家的道德是外在、内在都有的。譬如仁、义、礼、智都是外在的,但孟子

  把它们的端点放在心里面,称为四端。道家的德是内在的修养。老子的书明明是《道德经》,但是书里面有没有讲仁、义、礼、智这些外在的道德?没有强调,是不是?老子强调的“德”是什么?就是知足、知止、知常。以身心的修养来讲,这种内在的德不是在外在的,一定要利人、利国家。

  三、“道”的作用就是“生生之谓易”吗?

  “道”是什么?说实话,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我们中国人很聪明,说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是我不知道,孔子也不知道,是不是?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你看,早上知“道”,到了晚上死了都可以,可见“道”有多难。“道”虽不可知,但我们可以用别的方法去知道,那就是“道”的作用。从《易经》的角度来讲,“道”的作用就是“生生之谓易”。宇宙万物,一切生生的变化不穷,就是“道”的作用。我们可以从经验、从事实,从历史到今天很多的现象里面去知道“道”的轨迹,有一条路线值得我们遵循。不过我在最近几年,说道的作用是虚的,道本身也是虚的,我用整体生命的等边三角模型说明,上面的道在天上,是虚的,我们停在这里,马上就要转下来。道是一个转化的关键,虚的作用是虚掉我们的自以为是。我们研究出一套理,总以为是天下唯一的、了不起的。如果你通过道之后,就了解理不是绝对的完美,不是十足的真理,让你自己感觉谦虚。

  达尔文

  举例来说,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理,没问题。从19世纪到今天,我们还在用弱肉强食强调斗争,这种弱肉强食的理论用出来,有问题也有危险,造成人类很多纷争。为什么?因为达尔文这套理论没有往上通过“道”,就直接拿来用,是有它的危险性的,这种理论的发展不知道将来变成什么,值得担忧。现在的科学很有用,但是用到什么程度,有什么危险,大家都不知道。

  所以,我强调说要通过“道”以后再来用,减少了它的危险性。毕竟有些理论是自以为了不起和独断的,科学也是独断的。虚是道的作用,可以虚掉我们自以为是的执着,然后拿来用,这才是良好的循环。孔子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在《易经·系辞下传》中,他说“精义入神,以致用也”,精义就是理,义理研究到最精妙的时候要入神,神就是道,然后才有大用。如果精义没有入神,就拿来用的话,将来就会有问题,不能大用,只能小用。这就是道的作用。

  四、科学如果破坏了“生生”的原则就是天险吗?

  《易经·坎卦》称“天险不可升”,那么天险到了什么程度?

  古代的天险,我们今天不一定认为是天险。譬如我们要开刀动手术,这是破坏肢体,当时认为是天险。我们今天的科学突破了这个难关,已经不再是天险了。今天的天险,譬如克隆人,这是很危险的事,我们没有把握,不知道将来会变成什么情况。这种险是不是可以突破?在我看来,不管将来是否突破,人是否可以制造出来,但是宗教还是会限制它,因为我们控制不住。将来会变成什么局面?说不定这些克隆人会把我们这些肉体人全部消灭掉。按照《易经》的道理——“生生之谓易”,它能够生生,不断地发展,这就是天道。天险就是破坏了天道的生生,不像医学上的解剖开刀,还是为了这个人生,还是为了我们能够生存,所以没有违背生生的原则。如果今天的科学破坏了生生的原则,破坏了宇宙天道生生的原则,那就是天险。

  五、老子是让你去务虚,还是要你去虚心?

  如果我们对“道”不太清楚的话,怎么知道“理”是不是来自“道”?

  我认为虽然没有办法去了解道的本体是什么,但是道的作用我们可以用。道的作用虚掉了我们的执着。大家不要以为绝对完美的事才是美的,一定要留一个空间。今天有很多人做生意、搞企业,他们的管理学即使最完美、最好,但是也要注意,就是天有不可预测性,需要留空间和余地。人的智慧虽然设计了很多对策,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这是天的不可以预测性。你不要去了解天是什么,你要了解天的不可预测。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一直强调道是虚的,虚掉自以为是,然后再去用。道不是真理,西方无论是哲学、科学、宗教,都讲真理,视同上帝;但是中国哲学说没有真理,宇宙之上没有一个真理。所以,道的不可测性是虚的作用,你只有了解虚的作用之后,才可以真正地用。

  如果你要问什么是道?估计没有一位哲学家愿意告诉你。什么是道?老子怎么说?讲得很模糊,“恍兮惚兮”,不可知。这不是故弄神秘,因为老子不是让你去务虚,而是要你去虚心。

  六、我们是否要学会给人家路走,不要只想到独占?

  人生的用,是不是暂时或片面的,对人类的宏观是否有益,这都是我们的判断。如果用只是暂时的、片面的,不能说没有用,那只是小用,不是大用。老子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有”是有利的,有很多东西是我们看得见的“有”,如文明的创造、社会的繁荣等。一座城市那么多高楼大厦,大家都看得见,就是有。但是,老子讲无,要我们把握无,不要看有的一面。所以,老子讲无为,道也就在无里面。譬如说这座房子建得很漂亮,房子本身是有,但是里面的空间是无。我们的用,是用“无”,而不是用“有”。一座城市,如果都是建筑物,我们看到的是“有”,但是缺少了空间。空间是无,道的虚要有空间。我们现在都是在受达尔文的影响,都是要斗争,人与人之间近距离的厮杀,没有空间。当我们给人家一个空间时,这个空间同时也是自己的。逼得人家无路可走,同时也断了自己的路。

  我们今天缺少空间,我在不久前看到一个辩论节目,主题一个是中国传统的文化,一个是狼性的文化。大家大概知道狼性的文化,今天的商业文化就是讲狼性,你吃我,我吃你。

  这就是依从达尔文的为生存而斗争理论,不给人家留空间。我们是要懂得无,要懂得空间,要懂得给人距离。这是无的用法,这是道的作用。道是虚,道的运用就是要给人家空间。至于我们今天流行的理是否合乎道,也要看哪一种理是能给人家空间的。如果那种理是让我们有空间,使人与人之间都能谦让,这就是合道之理。我还记得十几年前,有一个公司的求职面谈会上,很多人在外面等,一位年轻的女孩子把位置让给年纪大的人,老板看到这个女孩子就说,你这样谦让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如果讲谦让,我们公司就完了。这在当时引起两方面的看法:我们应不应该谦让?如果这种理论否定谦让,强调狼性的文化——商业之间要互相竞争、拼死拼活,将来就不可收拾。所以,我们自己要学会判断,讲谦虚,给人家路走,不要只想到独占。这种理就是通过了道的。

  七、通过学习《易经》是否可以有效增长内在的定力?

  这在《易经》的每个卦里面都有。

  我先用很简单的两个字——天命——来说明。你懂得天命就是定力,你懂得诚就有定力。虽然我不懂“天命”二字,但我知道我的天命是上班而不是当老板,我一辈子都是上班。所以,当我把上班作为自己的天命后,内心就很安定,遇到任何困难和挫折,甚至受到很严酷的冲击,我都没有放弃,一切的磨难和挫折我都不在乎,这就是定力。你把自己的最后的目的、最高的理想定了之后,有这种天命感,自然就会有定力。

  

猴哥带你探索易经
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 成语字数 古诗词鉴赏大全 古诗三百首大全 宋词三百首 周易起名 三字成语 先秦诗人 立春 寓言故事 古诗词考题 属鼠 元旦祝福语 春天诗句 搬家吉日 古诗十九首 五行缺什么 四字成语 两汉诗人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雨水 属牛 小年祝福语 柳树诗句 战争诗句 读书诗句 惜时诗句 婉约诗句 山水诗句 写山诗句

猴哥带你一起探索中国文化源头《易经》 第三讲、学习《易经》前很容易令人困惑的一些问题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M.GuoXueMeng.Com

皖ICP备16011003号-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