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 养育华夏儿女
go
国学知识

猴哥带你一起探索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 第二十四讲、师卦:长者正义法纪军

作者:猴哥 国学知识

  猴哥带你一起探索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

  第二篇 解读《易经》六十四卦

  第二十四讲、师卦:长者正义法纪军

  师卦,是讲军事的。“师”字,本代表人群聚集,在军事上,就是军队。为什么这个卦从象上会变成师呢?上面是坤,地;下面是坎,是水。水是险,地是顺,危险渗透出来了,上面没有阳刚阻拦,所以凶险之事就发展出来了。同时,这个卦里,只有九二是阳爻,其他是五个阴爻,可以这样说,九二是将军、总司令,只有这个是主爻。

  师。贞,丈人吉,无咎。

  卦辞没有“元亨利”,但是有贞,贞是把握正道。说明讲军事要把握正道。“丈人”是指大人、将军,经验丰富的老人。这是三年前我的解释。后来我意识到,对文王来说,“丈人”指的是姜太公,姜太公七十遇文王。

  那时姜太公在河边钓鱼,遇到文王,文王发现他深通谋略,拜他为太师,成为当时的周国军事统帅。他是一个老人,又不是行伍出身,也不是写了很多兵法著作的人,让他做统帅,军队里年轻的将军们会不服,所以文王特别写了这个卦。这个卦并不是讲兵法的,整个卦都在强调老人可以做总司令,年轻人不要抢功,这不就是在为姜太公做背书吗?“丈人吉,无咎”,前文都吉了,为什么还要说无咎,多此一举?无咎就是没有麻烦。因为军队本来是有咎的,战争不是好事,但是用一个丈人来做统帅,就无咎了。“吉,无咎”这三个字,又重复出现在九二上,卦辞和爻辞相同。卦辞是卦的总纲,主爻也是卦的总纲。九二就是师卦的总纲,所以“吉,无咎”也出现了。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初六位不当,也不能相应,不好。“师”指军队,老子说得很清楚:“兵者,不祥之器也。”所以爻辞最后有个“凶”字。用兵要有纪律,“师出以律”,要用纪律来限制它,因为“师”如猛虎野兽,所以要以律来限制它。“否臧,凶”,“否”是不,“臧”是好,纪律不好,就限制不了野兽,当然凶。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九二“在师中”,说明只有这一爻是阳爻,所以是统帅。“丈人”,这个老者在军队中,是“吉,无咎”。“王三锡命”,君王三次给他金牌,这是文王告诉其他将领,我一再给他金牌,给他命令,让他来带队。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我完全信任他,把军队交付给这位老军师。这里没有讲战略,只说君王相信他。

  六三。师或舆尸,凶。

  六三为下卦坎的最上一爻,危险——第三爻都不好。师,就是师卦。“师或舆尸”,舆是轿子,轿子抬了尸体。当然,军队里没有轿子,只有兵车。如果是普通士兵死了,当时就埋了。古代打仗,一死就是几万人,一般就地掩埋。只有将军阵亡,才可能用车子拉回去。这是预示战败,马革裹尸而回。

  还有一种意思,古代祭祀的时候,尤其是祭祀祖宗的时候,将小孩子安坐神台上,代表祖宗来受祭。这个小孩子不是祖宗,但是在祭祀过程中把他当作祖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尸位”。成语“尸位素餐”,就是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原本不是这个小孩的位置,但把他摆在这里,象征祖宗,来拜他;六三说的就是年轻的将军不该统帅,统帅应该是九二,如姜太公,你要抢那个位置,就凶。一个军队里不该有两个统帅,这就是文王告诉这些年轻军官,我现在任命姜子牙做统帅,你们这些年轻人要服从他,不要抢功,否则凶。六三,位不正,和上六又不相应,所以凶。

  六四。师左次,无咎。

  前面三爻内部安定了,有纪律,有好的统帅,年轻人老老实实不抢功,六四则“师左次,无咎”。六四和初六不相应,位虽然对,但不相应,故六四陷入阴当中,下面有一个阴,上面有两个阴,被包围在阴当中,前途不看好,没有光明。“左次”,在古代,一般来说左边比较高贵,但是在军队里相反,因为战争不是什么好事情,左边反而低,右边反而高,故“左次”的“左”是低,“次”是次要,合在一起就是说,停留在那里不要发动。这一爻说的就是不要一味地进攻,要有守。懂得守,懂得“左次”,才能进攻,这样才无咎。《易经》讲退不是说从四爻退到三爻,没有这样的退,退是指停留,要懂得留守,才会无咎。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讲第五爻和第六爻之前,我先谈一下我最近一些新的想法。《易经》是一本奇怪的书,每每重读它,就会有新的感应。你对它的每一爻,现在的看法和过几天的感应会不同。这种感应,不是灵感,灵感是突然而发,有很多创造性,《易经》的感应,除了《易经》这本书,还跟自己的经验、知识、智慧的不同,而产生感应。这个感应来自心,我将心分为四个层次:一个是肉体的心,一个是意识的心,一个是知识、心智、智慧的心,一个是精神的心。这四个心是一个综合体,这种感应可以触发你这四个心里的某一个感觉,比如你过去读的哲学,是心智,也可以说心神的感应。所以说对,《易经》的感应,来自这四个心。

  为什么我突然对这两爻有新的感应?我讲一件事,很多朋友写文章的时候,我都告诉他们,结论很重要。可能他们把精力都放在前面,结论很草率,两三页就写完,最多就是把前面的内容简单重述一下。这种结论很弱。我这次的感应,有两个结论,一个是小结论,一个是大结论。就《易经》来讲,小结论,比如师卦,从第一爻开始到第六爻,第六爻是一个小结论,即每个卦从第一爻到第六爻,是一个终结。第六爻这个小结论,为什么大家都说多半不好?因为一条路走到最后就是物极必反。乾卦“亢龙有悔”,坤卦“龙战于野”,阳太盛或阴太盛,都会物极必反。但是,很多人忽略了《易经》的第六爻也有正面的意义,因为第六爻在天位,代表天道、天命。从第一爻发展到第六爻,可能有两个结论:一个是负面的物极必反;一个是正面的顺从天命。就师卦来讲,第六爻“大君有命”, “命”是天命,“开国承家”,用兵之后成功,安定下来,要整顿国家了。这是个小结论。为什么我要说大结论呢?我说的大结论是一谈师卦,就把目标、最后的结论放进去了,最后的结论就影响六根爻的发展,也就是说,最后一爻提出了目标,提出了这个卦最重要的精神。比如蒙卦最后一爻告诉我们,知识、教育,是“不利为寇,利御寇”,这是蒙卦总的精神。需卦最后一爻告诉我们,达到个人的需要还不够,还要将个人需求的满足与他人分享,这是一个大目标。师卦的大目标,到最后一爻的时候,我突然和《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联系起来了。你看,有天命,奉天命而行,然后“开国”就是治国,“承家”就是齐家,这是师卦用兵之后得到的结论。很多人看到师卦就想到,文王是在讲兵法,像《孙子兵法》也好,《吴起兵法》也好,但诸位看看,师卦六爻前面的四爻,第一爻讲法律,没有讲兵法。第二爻讲将军要有经验,得到皇上的欣赏,这不是兵法。第三爻,年轻的将领好战,不要用他们做领导,这不是兵法。只有第四爻可以勉强用在兵法上。第三爻到第四爻,有一个很好的例子,《三国演义》有一段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第三爻就是马谡,被诸葛亮斩掉的马谡,第四爻就是诸葛亮派马谡去守街亭。诸葛亮知道马谡就像第三爻里说的冲动不牢靠,他是精通兵法的,马谡也是实有其人的,不是《三国演义》捏造的,在《三国志》里面,马谡做过太守,诸葛亮用了他做前锋,守街亭。诸葛亮就怕他冲动,告诉他一定要守。

  这就是“左次”, “左次”就是守,不能攻,甚至怕他做不到,让他立下军令状,做不到就要处斩,结果还是没用,他还是很冲动。所以,这一条可以用在兵法上。

  那么,到了第五爻。“田有禽”,“田”就是代表国家、国土,有禽兽跑进来了,就是有敌人侵入我们的国土。“利执言”,就是指我们抵御入侵者,发动战争,要师出有名。君王发动战争要师出有名,这样才会无咎,否则,好战必咎。这一爻还是强调第二爻,“长子帅师”, “长子”就是第二爻,有经验的,在文王来说就是姜太公,“帅师”,可以做军队领袖。“弟子”,年轻的小伙子做将军,好战,如果“舆尸”,想代替统帅的话,就会有凶。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第六爻没有讲战争,而是讲天命,讲开国,讲承家,还有小人勿用。对于这一爻,我突然想到了政治哲学。师卦的大结论就是政治哲学,是为了“开国承家”,前面的五个爻,讲的不是兵法,而是军事哲学,在政治哲学下面的军事哲学。军事哲学和兵法不同,兵法只管打仗如何取胜,军事哲学则有一套律法,重用人才,懂得守。第六爻的思想,影响到了老子。老子说“进道若退”,老子讲柔弱,讲不争,强调争者是死之徒。这个大前提是政治哲学里面的军事哲学,可见,这个卦不是讲兵法,是讲政治哲学里的军事哲学。诸葛亮的《出师表》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诸葛亮的天命思想,是写给阿斗的,“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是政治哲学。师卦,是讲军事哲学,但是以政治为前提,军事是为了政治,军事不是为了打仗。直到到了后来的战国时期,兵家产生了,都以强兵、霸权为主,根本没有政治哲学。所以,《易经》之可贵在于把握了最高的前提,以政治哲学来谈军事哲学。

  最后,说一下这个卦的总纲。

  第一爻,要知道规矩,先立好规矩。

  第二爻,要强调中正之德。

  第三爻,要知位,守本分。

  第四爻,要知止,能守。

  第五爻,名正言顺。

  第六爻,顺天命而行。

  这是六爻简单的总结。师卦是齐家治国,那平天下的在哪一卦?平天下就在下一卦——比卦

猴哥带你探索易经
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 成语字数 古诗词鉴赏大全 古诗三百首大全 宋词三百首 周易起名 三字成语 先秦诗人 立春 寓言故事 古诗词考题 属鼠 元旦祝福语 春天诗句 搬家吉日 古诗十九首 五行缺什么 四字成语 两汉诗人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雨水 属牛 小年祝福语 柳树诗句 战争诗句 读书诗句 惜时诗句 婉约诗句 山水诗句 写山诗句

猴哥带你一起探索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 第二十四讲、师卦:长者正义法纪军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M.GuoXueMeng.Com

皖ICP备16011003号-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