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 养育华夏儿女
go
国学知识

猴哥带你一起探索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第三十七讲、观卦:详察万物教化民

作者:猴哥 国学知识

  猴哥带你一起探索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

  第二篇 解读《易经》六十四卦

  · 第三十七讲、观卦:详察万物教化民

  观卦正好是临卦倒过来。临卦是两根阳爻在下面,观卦是两根阳爻在上面。观卦上面是巽,代表风;下面是坤,代表地。风在地上吹,风化万物,像春风一样,感化万物。这是观的意思。“观”,本来的意思,是君主观察人民;临,是君主靠近人民。到人民那里去,要如何观察人民的生活,故临、观相连,临了之后,就要观。

  很多君主只是临幸而已,很快就离开了,跟人民生活一点关系都没有。文王讲的是君主临了之后,还要观,要深深地观,要能观察出人民的疾苦来。所以“观”是一个很重要的字。

  “观”字,在《老子·第一章》就说:“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观其妙”,是观道之妙,用无来观道之妙;“观其徼”, “徼”就是用,用有来观道之用。

  禅宗的憨山大师注《老子》一书中,就特别强调“观”字的重要性。后来的佛学也把“观”字看得非常重要,如“止观”,即打坐。打坐的时候,先要集中精神,精神集中之后,内在的心就产生一种智慧。这个智慧就能够观照万物。外面的物是黑暗的,这个智慧就可以照破外面的黑暗。外面是无明的,这个智慧就能照破外面的无明。这在佛学里面被称为观照。在佛学里面有三种智慧,即三种般若。一种是实相,实体;一种是观照般若,就是用智慧看破外在的一切;还有一种是文字,文字也是般若,佛的说法就是智慧照。止观,是打坐,打坐是内心产生的智慧。这是佛学的“观”。

  在文王看来,“观”也有很深的意思,有宗教的意涵。常常有同学说,《易经》没有宗教的作用,我就拿观卦来讲。我们道教的庙,称为道观,观是可以做庙来讲的。观的作用,首先,我们常常把观看成观察,好像观就是看,但观和看不同,看是用肉眼去看,观是用内心去观。《庄子·人间世》中就提到了“心斋”,庄子借孔子回答弟子颜渊的话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也就是说,要用心去听,但心还是有问题,要抓住一些东西,就要用气,要“听之以气”,气是“虚而待物”的。观也是一样,要用心去观,心有时还是会有意识成见,所以要用气,观之于气,用气就是用虚。所以庄子还讲到“观化”,观宇宙的变化,宇宙的变化就是气的变化。

  有个很有趣的故事,说两个隐士在聊天,他们看着自然的变化,突然一个隐士发现,自己身上长了一个瘤,他就有点惊愕。朋友就说,我们在观宇宙的变化,你怎么还在恐惧身上长瘤。他说,不是,我不是怕身上长瘤,我们的生命是假借的,生者是虚,宇宙的一切的变化是虚的,现在我们看宇宙的变化,万物都在变化,马死了变腐朽,变成另外的东西。现在我们观宇宙的变化,变化就到了我身上,我长了一个瘤,要面临死亡。朋友说,有什么好可悲的,因为这是变化。既然要观宇宙的变化,就不要以自己的生死为念,要将自己的变化和宇宙的变化打成一片,这就是庄子讲的观化,观宇宙的变化,将自己和宇宙的变化打成一片。由此可见,“观”字,在文王之后,在老子的书里面,在庄子的书里面,在后来的佛学里面,都有很深的意思,是一种智慧功夫。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观卦,两根阳爻在上面,这两根阳爻是主爻,代表主要的意思。上卦是巽,巽的象征是风,又为木,下卦是坤,为地。风吹地上,代表王道影响人民,观民之化。“盥而不荐”, “盥”是一种祭祀的步骤,在祭祀的时候要拜神,先在稻草上洒酒,再用火点燃,这就是盥。还有,要点燃这个火,主祭者一定要把手洗得干干净净,代表诚意。这是第一个步骤。火烧起来了,神迎来了,要献东西给神,这叫作“荐”,荐就是献。大的祭祀,献牛、羊、猪三牲,小的祭祀有鱼有肉,在把这些东西献给神的时候,有些人看到这些东西,心就不纯了,因为东西好吃,吸引人。前面洗手代表纯,很纯洁,而荐就不纯了。所以,观要讲“盥”,而不讲“荐”,盥代表诚意,“有孚”就是要有诚。“颙yóng”就是敬,要有诚敬;“若”就是如此。要有如此的诚和敬。所以,“观”不是要用眼睛看,而是用内在的诚去感应。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初六位不正,不相应,所以是“童”,是开始。凡是第一爻,不是指脚跟,就是幼童。“童观”,如小孩子一样观看。“小人无咎,君子吝”,在《易经》里,小人和君子常常相对。这种相对,不是以儒家的有没有道德来区分。这里的小人,是指一般的人;君子指有德有位置的人。小人不一定是指无德之人,仅指一般的人。就一般的人来讲,他即使是“童观”,像幼童一样的看法,只不过是局部的、狭小的,对他们来讲,也还好,“无咎”。但是君子,就吝。也就是说,君子不能像小孩子那样看事物,那就太狭隘了,有羞愧。

  六二。窥观,利女贞。

  六二“窥观”,从门缝里面看出去,看的是片面的。“利女贞”,贞在阴爻是谦,这里是说利于妇人。中国古代的妇女只在家里面,不出大门,只能从门缝里看到一点外面的世界,总能看到一点,只是把人看扁了,但至少还可以看。所以,对女人来讲,还好;当然,对君子来说那是不好的。

  六三。观我生,进退。

  第三爻“观我生”,这个“我”,在第三爻的位置多半是指个人。我们每个人要来观自己的生,这个生包含了生存、生活或者是发展的前途,要知道进退。第三爻,进的话就跳出去,到第四爻了,太外在了;退的话就是在它的位置上,不是说向下降。我说过《易经》的每一爻都是如此,讲退的话最多是退到它自己的位置上,也就是守。知道进和守,能进能退,在自己的位置上可以进,可以退,或者以退为进。这里的进退,是要反观自己,了解自己在这个爻上要如何去进退。有一位学者说,整部《论语》只有两个字,就是知“进退”。所以说,进退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关键,这一爻就是在这一关键上。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六四处大臣之位,靠近君主了,故“观国之光”, “国之光”就是他不看自己了。不像六三看自己,反省自己。六四的观,是为了国家。上面两根都是阳爻,阳是代表观,意思就是说,他所想的问题是为了国家,在古代也许是为了君主。“利用宾于王”,在这个位置上,他所做的是要“宾于王”, “宾”就是做君主的臣子,要顺着君主,不要喧宾夺主。六四是阴爻,九五是阳爻,他们是绝配,是非常重要的比。因为大臣谦柔,君主刚毅。大臣要以谦虚来辅助君主,“宾于王”就是要谦虚地来为君王做事情。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九五“观我生”,这和六三的“我”指每个人自己不同,九五的“我”是指君主、领导。这位领导、君主要来观自己的生,他的存在以及所有的做法,要能够像君子。“君子无咎”,就是说这个君主要像君子一样,才可无咎。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这和九五的爻辞相似,只有“我”和“其”的不同。九五的我是指君主的我,自己。上九的其,可以指你我他,也可以指他们,他们就是人民。到了上九,君主所观的不是自己了,而是人民的生存、人民的生活。可见,由于“我生”和“其生”的不同,这两爻的君子也不同。九五的君子是指君主要反观、修养自己,这是君主对自己的修养。上九的君子要兼善天下,为人民着想。这两个君子用在不同的位置上,意思自然不同。

  观卦讲完了,我先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第一爻,戒小,做任何事情不要只看到小的部分,要看大的格局。

  第二爻,要戒偏,不要有偏见。

  第三爻,要能反省,反省自己。

  第四爻,要向上,为国为人。

  第五爻,要观自性,修养自己。

  第六爻,要观人性,兼善天下。

  最后我还要强调一下,我说过,观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用心观。“观”字在中国哲学里很重要,孔子在观卦的《彖传》中说:“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看法,这里说是观“天之神道”,不是观小问题。神也不是神仙,神和仙的结合是汉代以后的事。孔子在《系辞传》中说的神不是具体的人格化的神,而是“阴阳不测之谓神”,是超乎阴阳的,阴阳是物质的变化,超乎阴阳则谓神。“妙万物”,能够生万物,“之为神”。“神以知来”,精神可以了解自己的前途和未来,“知以藏往”,我们的知识是把过去的经验累积起来。所以,神是很理性的,简单解释就是精神。观天的精神的道,道是精神,道和精神是在一个层次的,是一种神妙的精神的作用,所以春夏秋冬四时不会差,一定是顺着这个顺序的变化,这就是“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千万记住,这不是说圣人立了一个宗教,而是圣人以精神之道来教化。注意,孔子的教是教化。道教、佛教产生或传入之前,教都是指圣人的教化。其实,从哲学层面来讲的话,佛教也是佛的教化。不要陷入宗教中,不要掉入迷信里,它是以精神之道来建立对人民的教化。

  这就是宋代张载说的“为天地立心”。为什么要为天地立心?天地是物质的变化,圣人、哲学家们要把我们的心放到上面去,让我们了解天地是有心的。心是精神的,它建立以后,整个物质的天地就变得非常美好,而不是像科学家那样认为没有意义,只是物质的变化。这是以神道设教的非常重要的意思。孔子的话放在观卦来看,就是观天地的变化,从天地的变化里面提出一个精神的作用来建立人民的信仰。

  我们再看《象传》:“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省”是省察,方是四方,先王到四方去视察民情风俗,而建立一个正确的道来教化。这是移风易俗,改变坏的风俗,建立好的风俗,怎么样去改变?由观而来。

  另外还要强调一点,观是用心观的,用心去观,是整体的观,不是局部的。古代文献没有用到“整体”这个词,整合和整体不同,我在前面的概论就已经强调过了。观是讲整体的观,要观察自己的整个精神,不要以自己的利益为目的,要观国之光,观德,以德为修养,观人民的性,这是观的整体性。

猴哥带你探索易经
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 成语字数 古诗词鉴赏大全 古诗三百首大全 宋词三百首 周易起名 三字成语 先秦诗人 立春 古诗词考题 属鼠 元旦祝福语 春天诗句 搬家吉日 古诗十九首 五行缺什么 四字成语 两汉诗人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雨水 属牛 小年祝福语 柳树诗句 战争诗句 读书诗句 惜时诗句 婉约诗句 山水诗句 写山诗句 写水诗句

猴哥带你一起探索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第三十七讲、观卦:详察万物教化民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M.GuoXueMeng.Com

皖ICP备16011003号-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