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 养育华夏儿女
go
国学知识

猴哥带你一起探索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第二十九讲、否卦:隐忍变通渡乱世

作者:猴哥 国学知识

  猴哥带你一起探索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

  第二篇 解读《易经》六十四卦

  第二十九讲、否卦:隐忍变通渡乱世

  否卦是三根阴在下,三根阳在上,跟泰卦是相反的。“否”字下面是“口”,上面是“不”,口里说出去的话,人家都给你否定了,不得志,遭碰壁。为什么这六根爻有否的现象呢?一般来说,下面三为坤,地气往下,上面为乾,阳气往上。地气向下,阳气向上,上下不交,两种气不能碰面,所以否。还有一个象,即下面三根阴爻是小人,上面三根阳爻是大人,小人道长,三根阴爻逐渐长,更多阴爻产生了,就把三根阳爻逼得没处走,君子道消。这是社会现象,小人越来越多,君子越来越少,这就是否。就心理学来说,就是下卦三阴,代表内在很空虚;上卦三阳,代表外在很刚强。在小学作文课上,老师给我批了四个字,我至今还记得,他说我的文章外强中干,外面很强,里面却没有东西,像八股文章一样。外强中干,不是好德行。泰卦是内刚强,外柔和,和否卦正好相反。泰和否,真的很奇怪,不仅是颠倒,同时也相错、相综,阴变阳,阳变阴,互相变。可见这两个卦关系非常密切。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否之匪人”, “匪人”就是不合人道的社会,不讲人性,碰到的都是不应该碰到的人。“不利君子”,因为都是小人道长,君子都被逼退了。所以要把握正道,正道就是九五之诚。九五是主爻,把握诚道。“大往小来”,大者阳也,三根阳走掉了,三根阴来了。在君主的朝廷里面,君子走远了,这个朝廷完了,否。

  秦末汉初的名儒叔孙通前后换过很多位主公,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儒生”这一身份,即便是遇到讨厌儒生的刘邦,叔孙通也只是不穿儒生的衣服,而没有放弃儒生的立场。更重要的是,他每一次的“跳槽”,身边都带着一百多个儒家弟子。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叔孙通一直用自己的权势和收入,保护着这些学生的安全,注重为儒学储备人才。而在和平年代,叔孙通也一直照顾着这些学生的职业发展。汉朝建立之后,叔孙通更是大力提携儒家学者,让他们跟自己一同打造礼乐制度,这就为儒家学子们开辟了一条通过入仕,辅佐君王,实现理想和价值的路径。后世著名的儒学大师公孙弘、董仲舒等人,都是叔孙通的后辈。

  另一方面,叔孙通还是第一个实现儒家“制礼作乐”理想的人。

  所谓制礼作乐,说白了,就是孔子希望给整个社会提供一套行为规范,让人和人之间能够和谐相处,彻底远离乱世。可惜在春秋战国时期,群雄逐鹿,儒家的种种说教更显得非常苍白无力。这个理想孔子一辈子也没实现,后来的孟子荀子也都尝试过,也都失败了。而第一个用儒家礼法治国,并且成功推广的人,是叔孙通。

  当时,汉朝刚刚建立,虽然刘邦主张宽松的政治环境,但是国家还是要有一套治理体系。如何设计,如何调整,是刘邦面临的一大难题。而以刘邦对儒生的态度,儒家礼法,绝对不是首选。

  此时,叔孙通站了出来。为了让刘邦能够接受儒家的礼制,叔孙通从汉初实际情况出发,对儒家古礼进行改良,制定出了一套符合刘邦需求的礼法。

  不久之后,叔孙通向刘邦展示成果。刘邦看到,在叔孙通的指导下,原本在朝堂上喝酒,胡乱喊叫,甚至拔剑击打柱子的朝臣们,现在都排着整齐的队伍鱼贯而入,井然有序。刘邦看到后,感慨说“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可以如此尊贵!”

  叔孙通用自己的方式,让儒家礼法得以落实,并且让统治者真正看到了儒学的价值。

  叔孙通最受后人诟病的一点,就在于他不受道德约束,连续跳槽,而且对每一任主公,他都是当面阿谀奉承,一见时机不对,就立刻离开。

  在《史记》中,司马迁并没有避讳这一点,他写叔孙通的第一件事,就是叔孙通明明看到了秦帝国面临的危机,却为了逃避惩罚,不顾实情,一味迎合秦二世。表面上博取了秦二世的欢心,而背地里他却迅速逃走,在秦朝覆灭之前保全了自己。后来,叔孙通干脆在各路起义军之间反复跳槽,从项梁到楚义帝,从楚义帝到项羽,最后从项羽投奔到了刘邦阵营。

  叔孙通从童年开始,就生活在动荡无比的战国时代。接着,整个社会又先后经历了秦始皇灭六国、群雄灭秦和楚汉争霸。对于在乱世中挣扎求生存的叔孙通来说,有再大的理想,也要先活下去。更何况,叔孙通还肩负了一百多个学生的安危和前途。

  叔孙通凭借着自己的灵活机敏,洞察先机,多次逃离危险。最终认定了刘邦,再也没换过其他主公。

  叔孙通与其说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不如说是一个灵活机敏,深谙乱世求生法则的智者。

  在叔孙通看来,与其追求一个永远不能实现的理想,不如把理想变成可以一步步实现的目标。这种务实灵活的思维,是叔孙通的一大特色。

  后来,叔孙通因为制礼作乐,得到刘邦赏赠的五百斤黄金。叔孙通把这些黄金全部转赠给自己的学生们,叔孙通这种做事的策略,已经不仅仅是儒家的做派,而且有了道家的色彩。所以司马迁特地用道家经典,《道德经》里的八个字,概括了叔孙通的一生。这八个字就是:大直若诎,道固委蛇。意思是,最正直的人往往最能弯曲自己,因为道路本来就是曲折的。

  为实现目标,不拘小节,手段灵活。叔孙通就是这一类人格最早、也是最典型的形象。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初六位不正,也是“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可以跟泰卦比较一下,泰卦是“拔茅茹,以其汇,征吉”。这个爻上,因为是阴爻,“贞”就说明要谦,不要贸然前进,跟泰卦的“征”不一样。征是可以走,贞是要谦让。则“吉,亨”,还要了解你的处境。假定我们占到这一爻上,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处境,不能快跑,就要谦虚,要沟通,不要轻举妄动。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第二爻“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这一爻也有点问题,传统的注解我都不太满意,“小人吉”,要怎么解释?吉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二五相应,相应则吉,但为什么强调小人呢?为什么“包承,小人吉”呢?凡是“包”,都是包住下面的爻,这一爻包住下面的爻,不让下面的发展太快,是包含。“承”就是往上,就是指六二,这一爻能够包盖阴暗不好的一面,能够承天道,即使是小人也吉。比如说大地震时我们就会想到,平常很多人不相信宗教,当突然发生危险的时候,他马上喊观世音菩萨救我。所以,人到危险的时候宗教信仰就出来了,小人碰到否的时候,就有了宗教的需要,这对小人来讲是吉的、是好的。小人有宗教信仰,可以改过,也可以使他吉。但是对大人来说,有危险的时候,他不是求吉,而是求亨。比如大地震时,作为市长,他当然不能说“上帝来救我们吧”,他要了解哪里有问题,怎么解决问题,他要亨,要去解决问题。这么一想,我觉得就通了,地震在我心中的感应,让我对这一爻忽然而悟。

  六三。包羞。

  六三,处于下卦最末,阴又是太过了,阴会阴虚,会阴骄,也是一种骄傲,所以羞。正因为暗,代表羞,所以要包。这个爻要包住下面两根爻,使这根阴爻能包含,不会往上太冲,用“羞”字,是去转化这个字,要包住,也是坤卦里说的“含章可贞”的意思。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九四“有命”,传统很多《易经》的解释是说,因为九四是大臣,这里就是得到君主的命令去对付、处理下面三根阴的问题。命是指君主的命令。但是我也讲过,《易经》里的命很多时候指天命。这个时候用命令也可以解释,用天命更好。九四继承了天命,来处理问题,这样就无咎。“畴离祉”,“畴”就是这一类人,指下面这三根阴爻,使这三根阴爻都得到福祉。处理下面这三个爻,不是消灭它们,而是拯救它们,转化它们,它们虽然是阴,也得到福祉,得到君主的庇护。这是大臣的任务。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九五作为君主,就要“休否”,他就有这个职责和任务,要把否的社会翻转,所以他是大人。如果君主是大人,不是暴君,则吉,因为二五相应。但是君主在否的时候,他要知道,“其亡其亡”,不要认为,现在“否”被我休掉了,安乐了,心里还是要有危机感。“系于苞桑”,国家就像绑在桑树干上一样。桑树的树干很硬,安全。这是一种忧患的心情,是居安思危。“其亡其亡”,就是思危。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上九“倾否”,把“否”完全丢掉了。“先否后喜”,否极泰来。成语“否极泰来”,就应验在这根爻上。

  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结论,然后再讲一点儿转化。

  第一爻,谦虚自保,保身最重要。

  第二爻,君子生于忧患,要了解处境。

  第三爻,要能转化,羞是负面的,转化成耻就是正面的,知耻便是一德,就能够转化。

  第四爻,知天命。

  第五爻,居安思危。

  第六爻,否极泰来。

  就转化来说,是在第三爻和第四爻。第三爻怎么转化呢?要谦虚,“包羞”,能够涵盖它的阴柔,把它的阴柔转给第四爻。到了第四爻,它要转化下面三根阴爻。很多人讲《易经》,阴阳对立,好像战争一样对立。讲好一点,是阴阳调和。怎么调和,没有讲。但是我讲转化是一种功夫,第四爻是阳,它能够把下面三个阴的柔转化到自己身上,使它不至于阳刚太盛,将下面三根阴爻的柔转化到它身上之后,再转给九五之尊。那么,第四爻,就不要把下面三根爻当作它的朋党、群众,不要像一个将军一样把这三根爻占为己有,当成自己的军队,而是要转给上面的九五。这样的话,九五才会对九四放心,才不会觉得他功高震主。所以,第四爻要非常有技巧,要有转化的功夫。

猴哥带你探索易经
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 成语字数 古诗词鉴赏大全 古诗三百首大全 宋词三百首 周易起名 三字成语 先秦诗人 立春 寓言故事 古诗词考题 属鼠 元旦祝福语 春天诗句 搬家吉日 古诗十九首 五行缺什么 四字成语 两汉诗人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雨水 属牛 小年祝福语 柳树诗句 战争诗句 读书诗句 惜时诗句 婉约诗句 山水诗句 写山诗句

猴哥带你一起探索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第二十九讲、否卦:隐忍变通渡乱世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M.GuoXueMeng.Com

皖ICP备16011003号-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