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 养育华夏儿女
go
国学知识

猴哥带你一起探索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第三十六讲、临卦:高明领导守中道

作者:猴哥 国学知识

  猴哥带你一起探索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

  第二篇 解读《易经》六十四卦

  · 第三十六讲、临卦:高明领导守中道

  临卦上面是坤,是地;下面是兑,是喜悦。坤是顺,顺着走,而喜悦。代表一种临的心境。临是什么,下面两根阳爻,上面四根阴爻,十二个月份里面,代表春天。下面是泽,泽不能离开地,所以也是互相依靠、互相比邻。“临”字在《易经》里面,常常是用于君主临幸到一个地方,去视察。这是主要的意思。另外一个意思则是代表春临大地,新气象。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就卦辞来讲,“元亨”,春临大地,一元复始。“亨”,沟通。万物产生,“利贞”, “贞”是指下面两根阳爻,它们是主爻,且一直往上走,故要把握诚。“至于八月有凶”,这个卦是代表二月,到了八月就是秋天了,天气变了,所以有凶。也就是说,到了一段时期以后,气候就会有变化,不是永远的春临大地,春天不会永远留在人间。在《易经》里面,只有这个卦讲到了月份——八月。大家可以看看下面这个表格,表里写了夏、商、周关于十二个月对应的十二卦。这不是文王做的,而是汉代的象数学家做的,后代讲述《易经》的常常用到这个表格。

  《易经》的第二十四卦是复卦,阳爻在最下,上面五根阴爻;然后第十九卦为临卦,下面两根阳爻,上面四根阴爻;接着是第十一卦泰,下面三根阳爻,上面三根阴爻,阳爻在逐渐增多;第三十四卦大壮,下面四根阳爻,上面两根阴爻;第四十三卦夬,下面五根阳爻,上面一根阴爻;然后是乾卦,六根都是阳爻。你看,阳爻从一根,变到六根。接下去,下面一根阴爻,上面五根阳爻,是第四十四卦姤;下面两根阴爻,上面四根阳爻,是第三十三卦遁;然后阴爻增多,下面三根阴爻,上面三根阳爻,是第十二卦否;下面四根阴爻,上面两根阳爻,是第二十卦观;下面五根阴爻,只有最上面一根阳爻,是第二十三卦剥;最后六根全阴,是坤。这就是阴阳升降,十二个卦代表十二个月份。夏、商、周历法不同,夏代的历法,复卦是十一月起算,商代复卦是十二月起算,周代复卦是一月起算。夏、商、周这三朝历史很长,是中国历史上较长的朝代了。他们用的历法不同,每逢改朝换代就改历法。现在我们要注意,《易经》是周文王时代的,所以用的是周代的历法,复卦代表的是一月。周代的历法和我们现在用的阳历几乎相同。夏代的历法差了两个月,后来汉武帝把它当作传统历法,从汉武帝直到今天,我们的农历就是按照夏代的历法。大家可以看得出来,农历的过年,差不多是现在西方历法的二、三月。诸位要注意,凡是春秋战国的书,用的是周朝的历法,不是我们现在说的农历。比如《庄

  子·逍遥游》里说的六月,等于农历的三月。

  临卦卦辞所说的八月,如果用周代的历法,是三十三卦遁卦。临卦是下面两根阳爻,遁卦是下面两根阴爻,遁就是逃离,是退避。所以说“八月有凶”。根据十二月卦,也就是临卦到了遁卦,有大转变,两个阳转到两个阴,所以有凶。汉代很多象数之学就搞错了,他们根据的是汉代的历法,而汉代的历法是夏朝的历法,根据夏朝的历法来看周代的书,就差了两个月。很多人犯了这个错误,卫礼贤的《易经》注,就把八月弄成了观卦,观卦是好的,正面的,没有凶。很多学者看《易经》的十二月卦,往往忽视了夏代和周代历法的不同。

  初九。咸临,贞吉。

  初九爻位正,跟第四爻有相应。“咸临”, “咸”实际上就是感。三十一卦咸卦,咸是感字没有心,是无心之感,有心就是有欲望,把欲望加进去的感,不是《易经》讲的感,《易经》的感应是没有心、没有欲望的。初九是阳爻,春天来了,阳气上升,感应也来。有感应的临,贞是诚,阳气发动,故吉。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九二又是“咸临”,也是阳爻,春临大地,阳气盛了,所以也是感应的临。但是它跟前面的有点不一样,初爻讲贞,这里没有“贞”字,但说“无不利”。传统的《易经》没有解释,我就想,这两根爻有什么差别呢?我的解释是,初九是发动时,讲贞,讲诚。初爻代表修德,修诚,第二爻除了修德之外,还要知识,因为到了地面上,所以无不利。要用了,讲利了,故有点不同。但这两根主爻的思想都是讲感应。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第三爻不好,原因是阴爻乘两根阳爻,又在内卦的上面,所以“甘临”的“甘”是负面的意思。何谓“甘临”?君主要去视察民情,只是为了听人民大呼万岁,讲好听的话给他听,等于是向民众求甘甜。第三爻的毛病就是寄托在外在的甘,寄托在别人讲好听的话。这种“临”, “无攸利”,没有利。君主不要只想要人讲好听的话,“既忧之”,既然去看人民,要有忧患的心情,以人民的疾苦为主,而不只是以听到人民的高呼为乐,所以要心怀忧患,则能无咎。

  六四。至临,无咎。

  六四“至临”,就是亲自达到,要亲自临,“无咎”。为什么亲自临呢?比如一个公司的老板,他要了解公司的情形,只看报表,看不出问题。他必须要亲自去勘察,才能真正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只看报表,有些是粉饰太平,有些是作假,都不真实。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第五爻是君主临,他要有智慧,故称“知临”。“知”字,在中国哲学里,有知识和智慧两个意思。智慧是后来印度佛学传来之后,我们把印度佛学的“般若”翻译成智慧,后来的智慧多半是印度佛学的思想。在中国传统中,只讲一个知或者是睿知,如《中庸》讲“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睿知”,才能去考察人民。所以,君主要有智慧去临,才能看清楚。不然,糊里糊涂的,怎么能看清楚问题?有智慧地临,“大君之宜,吉”,这才是伟大的君主,结果是吉。讲个故事:舜得尧禅让后,成为万民之主。尧禅让时问舜:“你将怎样治理天下呢?”舜回答说:“公允地执守中道,就是我治天下的法则。”

  尧听后,十分放心地点点头。他知道,舜已经懂得了治天下的大法,他完全可以放心地退休,安享晚年了。

  主管东、南、西、北方的四岳不太明白,齐声问舜道:“什么是中道呢?”舜说:“人作事,有的性子太急,往往做过头;有的性子太缓,常常做得不及。做过头与不及都不理想,中道就是做事合宜,恰到好处,既不过头又非不及。”

  四岳都明白了舜的中道治民,原来就是为政要合适、合宜,不能搞过头,又不能不及。想不到舜把这样高深的问题,用儿句通俗的话就讲明白了,四岳都庆幸天下又有一位明君了。

  舜深深地知道,政在得人。因此,他做天子后,最注重的是对官员的选拔与升降。以他的智慧,舜很快发现,有十六位贤人未得任用。这就是高阳氏的才子八人与高辛氏的才子八人,世人称他们为“八恺”、“八元”。

  舜任命八恺主管农田管理、农业生产的一切事务;任命八元主管文化教化。自从八恺、八元上任后,农业生产年年丰收,人民家家知礼,户户明义,天下富足,社会安宁。

  舜又发现,在尧时一直受重用的帝鸿氏、少皞氏、颛顼氏、缙云氏中,分别有四大恶人,这四大恶人善于伪装,满口仁义道德,暗地里坏事干尽,所以,尧一直没有发现。舜以其明察,才识破他们。

  许多人还不相信,四大恶人暗中四处散布,舜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舜根本不管这些,把四大恶人放逐到了四方的边境。说也奇怪,四大恶人放逐后,京城里以前出现的怪事再也没发生了,人们这才佩服舜的明智。

  舜统治天下,能以智临,明辨人的贤与不贤,用中道治国治民,而换来了为儒家所称道的垂拱无为天下治的理想政治。结合此爻所示,实际告诉为政者一个道理,凡为政者一定要自己是明智的,唯有自己的明智,才可谈得上“知临”,而有区分善恶好坏的能力,做到政治公正清明。如果为政者自己善恶不分,好坏不能明,又谈何“知临”呢?

  上六。敦临,吉无咎。

  上六“敦临”, “敦”就是敦厚,常和“诚”字通用。但是敦和诚也有不同,我做一个比较,“敦”是指地道,这个卦外卦是地,敦是指地。“诚”是指天道。《中庸》讲“诚者,天之道”,这是第一点不同。第二点不同,“敦”有实体,地是实体的,诚是虚灵,天道是空的。第三点不同,“敦”是厚,坤是厚德载物。诚是明,诚则明,这是《中庸》讲的“诚明之道”。第四点不同,敦是代表性,本性敦厚;诚是代表神,精神。第五点不同,敦在身体上,是指背,背上的肉很厚,但无感,却支撑着我们的整个身体。诚多半在心上,诚其意,是代表心。第六点不同,是有为,诚是无为。这就是诚和敦的不同。这里用了敦,就是说君主在这一爻上,以敦厚的本性去靠近人民,才能“吉无咎”。

  最后,我把这六根爻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第一爻,把握正道,就是诚。

  第二爻,讲和。

  第三爻,要有忧患意识。

  第四爻,要能够实践,任何事情要落实。

  第五爻,要有智慧。

  第六爻,以仁厚待人。

  这是六根爻的一个简单的解释。但是我还要加一个说明,《易经》常常用我们的身体来讲六根爻。这个卦以我们的身体来讲,初九是从脚跟感应,天寒了脚趾会感到寒冷。九二多半是指腿部的感应,在这根爻上是无不利,因为动了。六三是意识,多半不好,因为我们的感情、欲望,都是意识的作用。六四,是指心,心动。六五是指我们的脑,是理智的。上六,是性。所以这六根爻,也可以用我们的身体去分析。

猴哥带你探索易经
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 成语字数 古诗词鉴赏大全 古诗三百首大全 宋词三百首 周易起名 三字成语 先秦诗人 立春 古诗词考题 属鼠 元旦祝福语 春天诗句 搬家吉日 古诗十九首 五行缺什么 四字成语 两汉诗人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雨水 属牛 小年祝福语 柳树诗句 战争诗句 读书诗句 惜时诗句 婉约诗句 山水诗句 写山诗句 写水诗句

猴哥带你一起探索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第三十六讲、临卦:高明领导守中道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M.GuoXueMeng.Com

皖ICP备16011003号-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