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 养育华夏儿女
go
三字经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作者:佚名 三字经 [挑错/完善]

三字经

pī pú biān
xuē zhú jiǎn
bǐ wú shū
qiě zhī miǎn
披 蒲 编
削 竹 简
彼 无 书
且 知 勉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解释】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

  【启示】路温舒和公孙弘这两个古人,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想办法把书抄在蒲草或刻在竹子上学习,我们今天能有印制精美的书本,学习条件和环境如此优越,更应该刻苦读书。

  【故事】西汉有位名叫路温舒的人,由于家里很穷,只好替别人放牛,有一次,他看着满地的蒲草,灵机一动,心想:“何不利用蒲草编成本子,把向别人借来的书抄在上面,这样不就有书可读了吗?”于是,路温舒便利用这种方式,苦学成功了。

  【赏析】

  “披蒲编”,讲的是西汉路温舒读书的故事。西汉时,路温舒家贫,无 钱买书,路温舒便取泽中蒲草,截以为牒,一片片编在一起,用以写书。路温舒 后来终于学有所成,官至临淮太守,死在仕上。

  “削竹简”是西汉武帝时公孙弘读书上进,后为宰相的故事。公孙弘家 境贫困,为人放猪,四十岁时,才开始学习《春秋》与其他书册。因为家贫,没 有买书的资财,他便去竹林中,找来竹子,削去青皮,制成竹片,借别人的《春秋》抄写在竹片上。日夜诵读,终于明白了《春秋》的义理而成为一代文豪。西 汉武帝继位后,招纳贤良文士。公孙弘终于在六十岁时以贤良征为博士。后被提 为丞相,封平津侯。

  “彼无书,且知勉”讲的是路温舒、公孙弘皆因家竟贫寒,无钱买书习 读的故事。西汉时期,还没有出现纸张。“书”多是写在绢帛皮简上的。而这样 昂贵的东西是贫苦人家买不起的。但在买不起的条件下,路温舒、公孙弘,却用 蒲草、竹简抄书学习,终成一代大家。而今天的我们生活富裕,莘莘学子身处于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之中,国家为青年一代的教育投入很大,但像古人那样刻苦 学习的人却很少见了。只要现代的学生有古人精神的一半左右,又岂能够整曰为 工作发愁?

注释出处
[请记住我们 www.vee-doe.com]

  披:披开。

  蒲:草名,又叫草蒲,蒲编用蒲草做的书,传说汉代路温舒,年幼时无钱买书,用蒲草做成书页,向人借来《尚书》抄了读。

  竹简:用竹削成蒲片,在竹简上写字,传说汉代公孙弘,在竹林中放猪时,把青竹削成竹片向人借来《春秋》抄了读。

三字经
阅读全文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相关阅读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 古诗词鉴赏大全 古诗三百首大全 宋词三百首 先秦诗人 古诗词考题 古诗十九首 两汉诗人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小学古诗大全 魏晋诗人 小学文言文大全 南北朝诗人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初中古诗大全 隋代诗人 初中文言文大全 唐代诗人 楚辞 乐府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原文解释翻译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M.GuoXueMeng.Com

皖ICP备16011003号-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