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 养育华夏儿女
go
三字经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作者:佚名 三字经 [挑错/完善]
三字经
yù bù zhuó
bù chéng qì
rén bù xué
bù zhī yì
玉 不 琢
不 成 器
人 不 学
不 知 义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启示】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故事】从前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有一天,他在山里找到了一块还没有琢磨过的玉石,于是他便把这玉石呈现给当时的楚厉王。没想到,宫里的玉匠竟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一生气,命令部下把卞和定了罪。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又将这玉石献给武王,可是,仍然遭到了被定罪的命运。卞和失望的抱着石头,在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即位后知道了这件事,便将卞和请进宫来,命令玉匠把这块石头好好打造一下,发现果然是一块上等的美玉,于是便将它命名为“和氏璧。”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一块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造,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所以人也需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赏析】

  古时,楚国有个人叫卞和,在山上得到一块璞玉,献给楚王时说这块玉 能雕琢成一块美玉。楚王不信,砍掉了卞和的一只脚。等楚王的儿子继位之后, 卞和又进献璞玉,又被砍掉了一只脚。之所以导致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卞和所进 献的是未经雕琢的璞玉。所以“玉不琢,不成器”这句名言很有道理,没有雕琢,任凭你说得天花乱坠,也显示不出玉的光泽,也难怪楚王不信,楚王就砍掉 卞和的一只脚作为惩罚卞和的谎言,可见这块玉离美玉相差甚远。但这块璞玉经 雕琢后,终于变成了熠熠生辉、享富盛名的“和氏璧”。人也是这样,当一个人 落入低谷之时,任凭你胸怀大志、潜能突出,也不能显示出自己的光辉。失意时 的胸怀大志,被当成好高骛远。少年时的豪言壮语、气概凌云,被当成是轻狂自 大。谁也看不出哪一块石头是真正的璞玉,谁也看不出哪块玉能雕成“和氏 璧”。

  那么对没有成为美玉的个人而言,往往感觉到孤独和不被理解,于是有 的人自怨自艾,明明是块潜质优良的璞玉,非把自己看成一块顽石,这是自卑的 表现,之所以不被人理解,是因为自己雕琢得还不够。还应该继续磨炼、继续学 习。“人不学,不知义”,玉的光泽是雕琢出来的,人的礼仪和知识是学出来 的。有一腔壮志和热血,是一个好苗子,经过努力练习和学习,是会有所成就 的。但要是自己依仗着天生禀賦,不思进取,最终沦落成为方仲永式的人物,岂 不可悲?人在没有成就之前,就是没有雕琢的璞玉,是孤独凄苦而不被人所识 的,人要安于贫苦,发愤努力,努力尽心地雕刻自己,求学之心就犹如璞玉的 质,而才华仿若雕刻的光泽,知识和礼仪的学习就犹如刻工的雕刻。要想让自己 的人生发出光彩必须努力而刻苦的学习。

三字经
阅读全文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相关阅读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 古诗词鉴赏大全 古诗三百首大全 宋词三百首 先秦诗人 古诗词考题 全唐诗 古诗十九首 两汉诗人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全宋词 小学古诗大全 魏晋诗人 小学文言文大全 南北朝诗人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初中古诗大全 隋代诗人 初中文言文大全 唐代诗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原文解释翻译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M.GuoXueMeng.Com

皖ICP备16011003号-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