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

养育华夏儿女

猴哥带你读懂孔子第二十四讲、孔子在卫国传出绯闻

作者:猴哥 国学知识 来源:网络

  猴哥带你读懂孔子

  第四模块、周游列国(13讲)

  第二十四讲、孔子在卫国传出绯闻

  你好,欢迎来到“猴哥带你读懂孔子”。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了解春秋历史。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跟着孔子去周游列国了。接下来的13讲,我会带着你去看看,孔子这一路上都经历了什么,又有哪些收获跟感受。

  他旅行的第一站,就是卫国。

  这个卫国,是周公分封的第一批诸侯国,历史悠久,大概在今天的河南省濮阳市那一块。

  就在这里,孔子惹上了一桩绯闻,你可能也听说过,就是著名的“子见南子”这个故事。

  在我们的印象里,孔子就是个典型的老夫子形象,在家庭伦理、男女关系方面都很保守。那他怎么会跟南子、也就是跟卫国国君的夫人传出绯闻呢?

  这一讲,就让我从头给你梳理梳理。

  还是东方联盟的交情

  先来看,孔子为什么想去卫国。

  客观原因,就是卫国紧挨着鲁国,离得很近。当然,孔子也有自己的小算盘。这卫国啊,也是“东方反晋联盟”的成员之一,孔子在当官的时候跟卫国还有点交情。

  那他可能觉得,靠这点友好关系,自己也许能在卫国朝廷里谋个职位,继续当官。

  果然,卫国国君卫灵公对孔子很热情。毕竟,卫灵公不喜欢赵简子,也早早地跟晋国结下仇了,那他当然会很重视和鲁国的结盟,也会记得孔子的功劳。

  卫灵公见到孔子以后,就问他:您在鲁国当官的时候,待遇怎么样啊?

  孔子说:我以前的年薪是六万斗粮食。换成现在的单位,就是十几万斤,在当时算是高收入了。

  卫灵公说,那好,您在卫国也享受这个待遇。

  有了这份收入,孔子和追随他出游的学生们,就不用担心吃饭问题了,甚至还能过上不错的生活。

  那这是不是意味着,孔子在卫国当上高官了呢?很可惜,并没有。

  这时候的卫国,还没有三桓那种超级寡头,卫灵公比较有权威。但他和齐景公一样,需要考虑和鲁国的外交关系。如果现在重用孔子,肯定会得罪三桓,影响跟鲁国的联盟。

  所以,孔子只能当个学术顾问。虽然不管事儿,但毕竟也算有个职位,比他在齐国要好一点。

  卫灵公家出乱子

  不过,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卫灵公家里发生了一次动乱。孔子不但受到了牵连,还卷入到了宫廷绯闻里。

  说起来,这跟卫灵公现任的夫人有关。这位夫人叫南子。

  她来自宋国的国君家族,年轻漂亮,风流成性,还一点都不在意舆论。她嫁给卫灵公以后,居然把自己老家的情人也带到了卫国。

  这位情人叫公子朝,他们不仅是婚外恋,还是同宗的近亲。就算在民风比较开放的春秋时代,这也是很出格的行为。

  南子跟公子朝偷情的事,不但在列国贵族圈子里议论纷纷,还被改编成了低俗的民间小调,到处流传。都到了这份儿上,难道当丈夫卫灵公就不介意吗?

  开始的时候,他是真不太在乎,但有个人先受不了了,这就是卫灵公的太子。当时有人故意挑事儿,当面给太子唱那些低俗歌谣。你想啊,哪怕南子夫人只是他的后妈,太子也很难忍受得住。

  于是,太子就派人去暗杀南子夫人。结果,不但没有成功,还把阴谋给败露了,卫灵公很生气。太子一看,不好,赶快跑,就去晋国投奔了赵简子。

  这次卫国的太子事变,发生在孔子56岁的年底,他刚到卫国不久。按理说,人家的太子动乱,跟他这个初来乍到的外人扯不上什么关系。

  但事实上,还真有点捕风捉影的空间。在第1讲,我介绍孔子父亲的时候讲过,孔子的祖先来自宋国国君家族,而南子夫人和她的情人公子朝,也来自宋国国君家族。

  这可能就让卫灵公怀疑,这些宋国出身的人正在卫国搞小圈子,所以孔子也就沾上了一点嫌疑。

  根据《史记》记载,卫灵公起了疑心以后,不但派兵监视孔子,还搜查了孔子的住处。

  被当成了阳虎

  这种莫名其妙的不白之冤,自然会让孔子很生气,于是他离开了卫国、准备去别的国家找找机会。

  孔子师徒这次想去哪里,史书没有记载,只提到,他们离开卫国都城,往南进入了郑国境内。

  但没想到,刚一踏上郑国的领土匡城,孔子团队就遇到了大麻烦,差点被当地人给杀了。

  这匡城人跟孔子有什么矛盾吗?

  这就得说到九年前了。那时候,阳虎还在鲁国掌权。因为晋国的命令,阳虎曾经带兵攻打郑国,占领过匡城这个地方,搞了很多破坏。所以,匡城人对阳虎恨之入骨。

  现在,孔子师徒从城外路过。匡城人一看,这不是阳虎吗?你居然还有胆子到这儿来!

  他们立刻就把孔子师徒抓起来了,还准备杀掉孔子。从这件事,我们就知道孔子和阳虎长得太像了,亲眼见过的人都分不清楚。

  那如今,大难临头了,能怎么办呢?学生们都赶紧解释,说,这位是学者孔丘,不是阳虎。

  但孔子本人呢,他的表现很反常,就像个闷葫芦,不肯向匡城人澄清自己的身份,只是给弟子们讲一些大道理,说,别怕,一切自有天命,匡城人能把我怎么样呢!

  《论语·子罕》: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本来嘛,要证明自己不是别人,还是自己出面最有说服力,但孔子拒绝表态,这就让事态越来越麻烦了。

  结果,匡城人也被搞糊涂了,阳虎好像也不是这种风格啊?不过,在事情查清楚之前,他们也不肯放人,只能继续关押着。

  那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呢?还是靠卫国的卫灵公。

  孔子遇险的消息传出去以后,卫灵公面子上有点挂不住了。而且,他也开始意识到,自己可能冤枉了孔子。

  所以,卫国官方就出面澄清,你们关押的那一位,是当过鲁国大司寇的孔子,不是投靠了晋国的那个阳虎,他们两个人别看长得像,其实是死对头!这,才让匡城人释放了孔子师徒。

  孔子在匡城遇险的这段经历,《论语》里叫“子畏于匡”,意思是孔子在匡城受到了生命威胁。

  孔子获释以后,觉得自己欠了卫灵公一个人情,只好又带着学生们回到了卫国,和卫灵公言归于好。

  南子风波

  没想到,刚回去,孔子就遇到了一个新的考验。卫灵公那位爱惹事的南子夫人,提出了一个要求,说她想单独见见孔子。

  请注意,这个邀请可是卫灵公亲自转达的。他说,各国来的君子,只要不嫌弃跟寡人做兄弟的,都要见见贱内。而且,贱内久闻您的大名,一直想请教您呢。

  于是,孔子就去会见南子夫人了。根据《史记》的记载,两人的这次见面也没什么特殊的,就是坐着说了几句客套话而已。

  不过在当时,南子夫人的风流已经很有名了。大家都默认,只要跟南子一起单独待过的,肯定跟她有暧昧关系。

  孔子的学生们也很有意见,特别是资格最老的子路,他当面对孔子表示不满。孔子急得发誓说,我要是干了什么坏事,老天也不会放过我!

  《论语·雍也》: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誓)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在后世,“子见南子”成了一桩历史公案,很多人也都怀疑这背后有故事。这背后呢,的确是有故事,但不是什么绯闻故事。

  你要知道,南子是个藏不住秘密的人,当时的贵族圈子又很小,她真要和孔子有什么不可告人之事,早晚会传得满城风雨,尽人皆知。

  但从史料来看,并没有什么相关的具体内容,只是一些风言风语而已。

  另外,联系当时太子叛乱的背景,我认为,南子主动约见孔子,主要是出于政治需要。因为卫国太子已经逃到了晋国,加入了赵简子和阳虎的阵营。那卫灵公和南子,自然会担心太子杀回来夺权。

  所以他们需要尽量找外援,至少保证孔子这种有才能的、跟阳虎还有点藕断丝连关系的人,不会倒向对手。这叫“统一战线”政策。

  不过,话说回来,孔子的有些话,也确实给了后人想象的空间。

  比如,在《论语》里,孔子评价南子的情人公子朝。他说,如今在卫国,如果长得像公子朝那么帅,又没有足够的奸猾,肯定没有好下场。

  《论语·雍也》: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你看,公子朝和南子的恋情明明不合礼法,但孔子这么保守的人,居然没有批评这两个人,反倒表达了某种同情,这难免会让人产生联想吧?

  所以,我们也不能怪大家太八卦,孔子主观上确实承认过南子的魅力,这就给人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那孔子跟南子见过之后,有没有继续住在卫国呢?

  并没有,他很快就又离开了。这是因为孔子发现,卫灵公的心思都在南子夫人身上,并没有真的要重用自己,还是应该去别处寻找机会。

  小结

  好了,孔子在卫国的经历,我们就差不多了解完了。他不但没找到满意的工作,还出了趟门、被人当成阳虎,差点送了命。最后,甚至还沾惹上了一桩绯闻。

  这其中有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就是孔子被关押在匡城的时候,他一直不愿意证明自己不是阳虎。这背后的原因,史书里没有说,以往的史学家也都没注意到这个问题。

  不知道你对此有什么想法呢?欢迎你在微信群里留下你的猜想,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

  至于离开卫国的孔子,他接下来会去到他祖先生活的地方,宋国。那这一次,他的求职会顺利吗?

  我们下一讲接着说。

  划重点:

  1. 典故“子畏于匡”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孔子跟阳虎可能的血缘关系。

  2. 南子见孔子,并不是一出风流韵事,而是一次政治商讨,目的是拉拢孔子、巩固反晋“统一战线”。

关键词:猴哥带你读懂孔子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推荐

猴哥带你读懂孔子第二十四讲、孔子在卫国传出绯闻

古诗成语诗人bet雷竞技 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