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

养育华夏儿女

猴哥带你读懂孔子第十五讲、孔子和阳虎是兄弟关系吗

作者:猴哥 国学知识 来源:网络

  猴哥带你读懂孔子

  第二模块、孔子中年失意

  第十五讲、孔子和阳虎是兄弟关系吗?

  你好,欢迎来到“猴哥带你读懂孔子”。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了解春秋历史。

  在上一讲里,孔子最终是拒绝了阳虎当官的邀请。可他们两位从小就有过冲突,现在阳虎又很有权势,那孔子会不会受到什么报复呢?

  事实上,孔子后面的生活非常的平静,难道这阳虎上位以后忽然变得宽容大度起来了?从史料来看好像又不是。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不吊胃口了,直接告诉你答案:根据研究,我认为,阳虎应该是孔子同父异母的兄弟。

  你可能觉得很奇怪,这俩人不是从小的冤家对头吗?怎么可能是同一个父亲的儿子呢?而且,也没听别人这么说过啊。

  别着急,这桩兄弟亲情疑案,已经被雪藏了两千多年,需要好好论证。那这一讲,就让我们根据孔子时代的史料文献,以及当时的社会礼俗,一起来复原一下。

  相貌的困惑

  第一份直接证据,就是《史记》的《孔子世家》这一篇。里面写道:“孔子状类阳虎”,意思是,孔子长得很像阳虎。同时《史记》还记载了,因为这两个人太像而引发的一个悲剧。

  什么悲剧呢?就是后来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遇到了很多阳虎的仇人。他们把孔子当成了阳虎,抓起来关了好几天,直到有人来证明了孔子的身份,才让他保住了性命。

  孔子这段遭遇很有名,在《论语》里也有记载,我后面的课程还会具体介绍,这里就先不展开了。

  你看,既然发生过孔子被误认成阳虎这种事,就说明他俩不光是脸长得像,身材个头应该也很像,所以才这么容易让人认错。

  当然啦,世界上总会有长得像的人,也不一定非得是什么亲戚关系。但要跟孔子长得像,还真不太容易。

  按照《史记》的记载,孔子的相貌是很怪的,脸上的五官都跟正常人不太一样。简单说,就是比较丑。最明显的特征,是他头上有一大块凸起,有点像年里的老寿星,《史记》的原文叫“圩顶”。

  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说正是因为他头上有小山丘一样的疙瘩,所以他才取名叫孔丘。有了这些相貌特征,应该很难有人跟他长得一模一样吧?

  再加上,前面我提到过,孔子非常高,差不多一米九到两米这样。当时的人给他的绰号就是“长人”,在春秋时代属于鹤立鸡群。

  你想想,能跟孔子相貌、体型都长得一样的同龄人,这难度得有多高呀!偏偏阳虎就能做到。那这会不会跟血缘有关系呢?

  让我们去孔子的父亲、就是孔纥老爷那一代人,去找找线索。

  其实啊,线索我早就埋下了,这里再带你来复习一下:孔纥是大贵族孟孙氏的下属;阳虎家族呢,则是孟孙氏的旁支。

  所以可以说,孔子父亲和阳虎家族,都是一个社交圈子里面的同僚。这两家应该互相很熟悉、可能常常还有来往。

  我们知道,孔纥老爷是个不守规矩的风流人物,孔子就是他婚外情的产物。那么就可以由此提出一个假设:阳虎长得像孔子,或者说像孔纥老爷,并不是什么“偶然”,更大的可能,孔纥老爷就是阳虎家的“隔壁老王”。

  当然,你可能觉得,这个假设是我推测的,没有直接证据,恐怕很难以成立吧?

  的确,史书里并没有直接记载这两个人的亲戚关系,而且关于阳虎家庭的直接信息非常少,只显示他可能有一个堂兄弟。

  但除了社交圈的这个理由之外,古书里还有一条记载,可以作为我们继续推理的根据,下面我就来说说。

  大家一般都觉得,阳虎只能叫阳虎,甚至连以往的学者都没有意识到:既然阳虎是孟孙氏的成员,他本来的名字就应该叫孟孙虎,或者叫孟虎。

  那阳虎的这个“阳”,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其实是从他封邑的地名来的。《左传》记载,在孔子49岁这年,阳虎得到了一块叫“阳关”的封邑。按照习惯,只有从这时候起,他才会被称为阳虎。

  因为春秋的贵族,可以用封邑地名作自己的氏。这就意味着,贵族们可以有不止一个氏。而在称呼别人的时候,用哪个氏都可以。

  那现在我们就明确了一件事,阳虎也叫孟虎。那孟虎这个人在史书里有出现过么?还真有,就在《礼记》这本书的《檀弓》篇里。

  我前面介绍过,这是保留孔子亲属信息最多、也最权威的历史文献,像孔子母亲死后、孔子停棺认祖这件事的出处,也是在这里。

  来看书里的记载。说有个叫滕伯文的人,把孟虎和孟皮都当做自己的叔叔,当这两个叔叔死后,滕伯文都曾经为他们服丧穿孝。

  请注意,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名字,孟皮,他是孔子同母异父的大哥。至于这段记载里的孟虎是谁,以前的学者一直没想到是阳虎,导致孔子的这段亲情疑案,也被尘封了两千多年。

  当然,可能有朋友觉得证据还是太少了,确实。但我这里说阳虎跟孔子是同父异母,至少也是有一定文献史料作依据的。而且,以这个推测为基础,孔子和阳虎两个人一辈子的关系,也能够得到更合理的解释。

  其实都有猜测

  我先往前追溯。如果他俩真是这种亲缘关系,当时的鲁国贵族们、以及这两位当事人,不可能没有一点这方面的猜测。毕竟,长得像这件事,他们比我们看得更清楚。

  更何况,当时的鲁国不算大,贵族圈子的人很少,还整天互相打交道。圈内凡是有点什么八卦消息,很快就能传开。

  那现在我们回过头,再去看看阳虎和孔子小时候的那场冲突,就会有新的理解了。

  你看,阳虎出生在贵族圈子里,他能知道的东西远比少年孔子多。如果少年阳虎听到消息说,孔纥老爷在乡下还有一个私生子,而且居然认祖归宗,正式成了孔家人,阳虎心里会怎么想呢?

  恐怕还不是兄弟情深,而是少年人的反感和不服气。所以,在季孙氏的宴会上,阳虎才会表现出那么强烈的敌意,还把少年孔子给赶走了。

  不过,随着年龄增长,少年气盛的阶段已经过去,阳虎的态度可能发生了变化。所以孔子从齐国回到鲁国之后,并没有因为追随鲁昭公受到三桓的清算,原因很可能就是,阳虎一直在暗中保护他。

  紧接着,阳虎掌控了鲁国,又公开请孔子出来做官,这可能是准备公开承认两个人的兄弟亲情了。阳虎这个人做事本来就无所顾忌,这时候又掌控着鲁国,可以毫不掩饰他对孔子的好感。

  阳虎想拉上孔子干什么

  那阳虎邀请孔子当官,难道就是因为看到他这位同父异母的兄弟混得不太如意,想照顾他一下吗?

  当然不是。他们两个都是想干大事的人,关心的远不止是个人利益的得失。

  战国的时候,儒家传人孟子曾经记录过阳虎的一句话,原文很好懂,叫做:“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这话后来成了成语“为富不仁”。

  你听着很像孔子的语录吧,因为我们都有这么一个印象:“仁”这个概念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但这句话偏偏是阳虎说的。

  不过,阳虎这么说,的确也跟孔子有关系。他是看到孔子整天讲“仁”,但富不起来,才说了这番话。至于为富不仁的,自然就是季氏为首的三桓。

  那阳虎邀请孔子,就是希望孔子能跟自己一起干点大事,把为富不仁的那些人整倒,也就是动手除掉三桓。

  刚才说的,是阳虎的态度,那作为孔子,又会怎么看待他和阳虎的关系呢?

  孔子的个性没有阳虎那么张扬,因为他从小跟着单亲妈妈在底层长大,在贵族圈子里的身份有些尴尬,只能低调做人。而且,孔子的家庭观念、以及对男女关系的态度都很保守。

  所以,当社会上开始出现关于两个人身世的传闻,孔子的本能反应就是避嫌,尽量不去面对。毕竟,兄弟关系这种话题,很容易导向孔子早年的私生子身份,会让他很难受,所以他对阳虎就表现得很抗拒,甚至是对立。

  至于孔子为什么没有加盟阳虎的事业,除了私人原因要避嫌之外,从公的方面来看,孔子本来就反对一切暴力和战争

  同时,在上一讲我们也了解到,他认为三桓这种世袭寡头掌权,跟阳虎这种陪臣掌权的情况都不合理。所以,他不可能用其中一个来反对另一个。

  总之,不管是出于私心、还是出于他的政治理念,孔子都不会跟阳虎站在同一个阵营里。

  小结

  好了,在这一讲里,你知道了孔子和阳虎可能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们对此也都有所猜测。

  这就导致阳虎对孔子很有好感,但孔子却对此感到很尴尬,要刻意跟阳虎保持距离,甚至公开批评他。对于两人之间尚未公开的兄弟亲情,孔子只能抱这种纠结的心态。

  一旦揭开了孔子的这个秘密,关于他生平很多零碎的、难懂的历史记载,一下子就变得连贯和清晰了。特别是孔子后半生、也就是50岁之后很多重大事件,都能够得到合理的解释。在之后的课程里,我都会为你一一道来。

  总之,孔子没跟阳虎站到一个阵营里,他甚至还刻意保持着对阳虎的疏远。那孔子专职教书要到什么时候呢?他的生活还会有新的转机吗?我们下一讲继续。

关键词:猴哥带你读懂孔子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推荐

猴哥带你读懂孔子第十五讲、孔子和阳虎是兄弟关系吗

古诗成语诗人bet雷竞技 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