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

养育华夏儿女

文本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 文本二: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阅读答案与翻译

作者:佚名 古诗词考题 来源:网络

文本一: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雠。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雠者奈何?”隗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已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已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隗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

文本二:

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齐愍王自矜,百姓弗堪。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啖说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愍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乐毅攻入临菑,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燕昭王大说,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

(节选自《史记·乐毅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隗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B.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隗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C. 昭王日/寡人将谁/朝而可/隗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D.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隗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厚币,意为丰厚的礼物和钱财,“币”与《苏武传》中“置币遗单于”的“币”不同。

B. 北面,指称臣,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面北朝见君主;也指尊人为师。文中之意是后者。

C. “燕昭王”的“昭”字,从日,为明亮之意,“昭”是谥号,意在赞美昭王德高功显。

D. 合从,即合纵,战国时期的军事外交策咯,意为南北纵列国家共同对付强国,文中强国是“齐”非“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国趁着燕国的危乱攻破了燕国,燕昭王欲将报仇,即位后礼贤下士、拜郭隗为师后,又向他请教。

B. 郭隗劝说燕昭王折节下士、招致人才,说辞气势充沛,说明透彻,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C. 郭隗讲述侍臣为国君高价买千里马首的故事,意在阐明“求贤心诚,贤士争赴”的道理,最后表达了辅佐燕昭王的想法。

D. 燕昭王接受了乐毅的建议,派出使者联合楚、魏,并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统率五国军队,一举打败了齐国。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2)于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啖说秦以伐齐之利。

【答案】

10. D 11. A 12. A

13. (1)如果身体靠着桌案,手里拿着手杖,蔑视着指使别人,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

(2)在这时,(燕昭王)派乐毅去和赵惠文王订立盟约,另派使者去联合楚国、魏国,又让赵国拿攻打齐国的好处去引诱劝说秦国。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燕昭王说:“我应该拜访谁呢?”郭隗先生说:“我听说古代有一位想用千金买千里马的国君,但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臣对他说:‘请您让我去买吧。’”

“谁朝”是倒装结构,“谁”是“朝”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

“涓人言于君曰”中“涓人”是该句的主语,不能与后文断开,排除B。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与《苏武传》中‘置币遗单于’的‘币’不同”说法错误。“置币遗单于”的“币”也解释为丰厚的礼物和钱财。句意:备办了丰厚的礼物和钱财送给单于。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A.“拜郭隗为师后,又向他请教”说法错误,依据原文“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可知,燕昭王是向郭隗请教后,才拜他为师的。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1)“冯”,通“凭”,凭借,倚靠;“眄视”,斜视;“厮役”,受人驱使的奴仆。

(2)“约”,约定,订立盟约;“别”,另外;“啖说秦以伐齐之利”,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伐齐之利啖说秦”。

参考译文:

文本一:

燕昭王整顿了残破的燕国之后登上了王位,他通过礼贤下士、厚待贤才的举措来招纳贤能的人,想要依靠他们来报齐国攻破燕国杀害父王的国仇家恨。因此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乘我国混乱的机会,攻破了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不足以报仇。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同谋划,来雪洗先王的耻辱,这是我的原望。请问先生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拜贤者为师,成就王业的国君把贤者当作朋友,成就霸业的国君任用贤能的人做臣子,即将亡国的国君将贤能的人当作仆役来使用。如果能够谦卑地侍奉贤能的人,屈居下位来接受教诲,那么才能高过自己百倍的人就会到来。早些学习晚些休息,先去求教别人然后再默思,那么才能高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来到。如果身体靠着桌案,手里拿着手杖,蔑视着指使别人,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而招徕人才的方法。大王如果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礼让天下贤能的人,那么天下的贤能的人就必然要争着到燕国来了。”

燕昭王说:“我应该拜访谁呢?”郭隗先生说:“我听说古代有一位想用千金买千里马的国君,但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臣对他说:‘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说:‘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还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个近臣回答说:‘买死马尚且愿意花五百金,更何况是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来了。’于是不到一年,就买到了三匹千里马。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招徕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能够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嫌千里的路程太遥远了吗?”

于是燕昭王为郭隗专门修建了宫室,并拜他为师。此后,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赶来,剧辛从赵国赶来,贤能的士人争先恐后聚集到了燕国。燕昭王又祭奠了死者,慰问幸存的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士兵们心情舒畅不怕牺牲。

文本二:

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是齐愍王自尊自大很是骄横,百姓已不能忍受他的暴政了。燕昭王认为攻打齐国的机会来了,就向乐毅询问有关攻打齐国的事情。乐毅回答说:“齐国,它原来就是霸国,如今仍留着霸国的基业,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可不能轻易地单独攻打它。大王若一定要攻打它,不如联合赵国以及楚国、魏国一起攻击它。”在这时,(燕昭王)派乐毅去与赵惠文王订立盟约,另派使者去联合楚国、魏国,又让赵国拿攻打齐国的好处去引诱劝说秦国。由于诸侯们认为齐愍王骄横暴虐,都争着跟燕国联合共同讨伐齐国。乐毅回来汇报了出使情况,燕昭王动员了全国的兵力,派乐毅担任上将军,赵惠文王把相国大印授给了乐毅。乐毅于是统一指挥着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攻打齐国,大败齐国军队。乐毅攻下临菑后,把齐国的珍宝财物以及宗庙祭祀的器物全部夺取过来并把它们运到燕国去。燕昭王大喜,把昌国封给乐毅,封号叫昌国君。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答案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推荐

文本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 文本二: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阅读答案与翻译

古诗成语诗人bet雷竞技 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