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

养育华夏儿女

艺之兴也,其由民心之有智乎阅读答案与翻译-徐干《中论》

作者:佚名 古诗词考题 来源:网络

艺之兴也,其由民心之有智乎?造艺者,将以有理乎民。生而心知物,知物而欲作,欲作而事繁,事繁而莫之能理也。故圣人因智以造艺,因艺以立事,二者近在乎身,而远在乎物。艺者,所以旌智饰能、统事御群也,圣人之所不能已也。艺者,以事成德者也;德者,以道率身者也。艺者,德之枝叶也;德者,人之根干也。斯二物者,不偏行,不独立。木无枝叶则不能丰其根干,故谓之瘣;人无艺则不能成其德,故谓之野。若欲为夫君子,必兼之乎。先王之欲人之为君子也,故立保氏【1】掌教六艺,一曰礼,二曰乐,三曰射,四曰御,五曰书,六曰数。教六仪,一曰祭祀之容,二曰宾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丧纪之容,五曰军旅之容,六曰车马之容。大胥掌学士之版,春入学,舍采【2】,合万舞,秋班学,合声,讽诵讲习,不懈于时。故《诗》曰:“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美育群材,其犹人之于艺乎?既修其质,且加其文,文质著然后体全,体全然后可登乎清庙,而可羞乎王公。故君子非仁不立,非义不行,非艺不治,非容不庄,四者无愆,而圣贤之器就矣。《易》曰:“富有之谓大业。”其斯之谓欤?君子者,表里称而本末度者也。故言貌称乎心志,艺能度乎德行,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纯粹内实,光辉外著。孔子曰:“君子耻有其服而无其容,耻有其容而无其辞,耻有其辞而无其行。”故宝玉之山土木必润,盛德之士文艺必众。

孔子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存乎六艺者,著其末节也。夫陈笾豆、置尊俎、执羽籥、击钟磬、升降趋翔、屈伸俯仰之数也,非礼乐之本也。礼乐之本也者,其德音乎?《诗》云:“我有嘉宾,德音孔昭。示民不佻,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宴以敖。”此礼乐之所贵也。故恭恪廉让,艺之情也;中和平直,艺之实也;齐敏不匮,艺之华也;威仪孔时,艺之饰也。通乎群艺之情实者,可与论道;识乎群艺之华饰者,可与讲事。事者,有司之职也;道者,君子之业也。君子兼之,则贵也。艺者,心之使也,仁之声也,义之象也。故礼以考敬,乐以敦爱,射以平志,御以和心,书以缀事,数以理烦。敬考则民不慢,爱敦则群生悦,志平则怨尤亡,心和则离德睦,事缀则法戒明,烦理则物不悖。六者虽殊,其致一也。其道则君子专之,其事则有司共之,此艺之大体也。

(取材于徐干《中论》)

注释:【1】保氏;古代以礼义匡正君王、教育贵族子弟的官员。【2】舍采:古代学子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仪式。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圣人之所不能已也 已:完成

B.文质著然后体全 著:显著

C.而可羞乎王公 羞:推荐

D.四者无愆 愆:过失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知物而欲作

耻有其容而无其辞

B. 事繁而莫之能理也

盛德之士文艺必众

C.木无枝叶则不能丰其根干

爱敦则群生悦

D. 其斯之谓欤

其致一也

8.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阐明了“艺”与“德”的关系。

B.“六艺”之学内容丰富,古代君主会设立专门的官员来教授。

C.作者认为礼器设置、舞蹈动作等都不属于“艺”的范畴。

D.文章多处引用典籍、名人名言,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9.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3分)

识乎群艺之华饰者,可与讲事

10.君子为何要学“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6分)

6.(3分)A

7.(3分)C

8.(3分)C

9.(3分)参考答案:

通晓各种技艺的外在表现的人,可以和他讲习六艺之事。

【评分参考】“识”“华饰”各1分,句意1分。意思对即可。

10.(6分)参考答案:

①学“艺”以修身:君子通过学“艺”丰富技能,修饰仪态,培养德行,充实内在,以成为文质兼美的盛德之士。

②学“艺”以理民治世:君子学“艺”既要知晓“艺”的外在形式,也要通晓“艺”的内在实质,将内在品德充分表现出来。这样的君子治世,可使百姓尊卑有序、和睦友爱,进而安上治民、移风 易俗。

【评分参考】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艺的产生,大概是因为人心有智慧吧?创造艺的人,是想要用它教化百姓。(人)生在世就要了解外物,了解外物就会生发欲念,欲念起,事就繁多,事繁多就无法有条理地处理好了。所以圣人凭借智慧而创造艺,凭借艺来成事,二者近则关乎自身,远则关乎外物。艺是用来彰显智慧、发挥能力、控制事情和治理百姓的,圣人也不能停止(学艺)。艺是通过行事培养德行的;德是通过道义引导自身的。艺是德行的枝叶;德行是人的根本。这二者不能偏重其一,不能离开彼此而存在。树木没有枝叶就不能使根干壮大,所以称它为病树;人不学艺就不能成就德行,所以称他为粗鄙的人。如果要想成为君子,就一定要兼备德与艺。

先王想让人们成为君子,所以设置官员掌管教授六艺,一是礼,二是乐,三是射,四是御,五是书,六是数。教授六仪,一是祭祀的仪容,二是招待宾客的仪容,三是朝廷上的仪容,四是丧事上的仪容,五是军旅中的仪容,六是车马上的仪容。大胥掌管在学校读书人的名册,(学生)春季入学,(先)祭祀先圣先师,(再学习舞蹈)使动作整齐又符合音乐节奏;秋季区分才艺高下,使声音符合旋律节奏,诵读讲习,按时(进行)不懈怠。所以《诗》说:“莪蒿葱茏真繁茂,丛丛生长在山坳。已经见到那君子,快快乐乐好仪表。”善育人材,不就如让人学艺一样吗?既修养了内在品质,再加上外在才艺的修饰,内在品质与外在才艺都显著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完人,之后才可进入太庙,才可推荐给王公。所以君子无仁就无法立身,无义就不能行事,无艺就无法提升修养,没有符合礼法的仪容就不庄重,四方面都无过失,那么圣贤之才就具备了。《易》说:“无所不有就叫做伟大业绩。”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君子就是(要让)外在与内心相称、大事小情都符合礼义法度。所以外表言行要与内心相符合,才能技艺要与德行匹配,(这样)美在其中,通达四肢,才干与品德充实于内,光辉形象显著于外。孔子说:“君子以只穿上君子服装而无君子仪容为耻,以只有君子仪容而无君子谈吐为耻,以只有君子的谈吐却没有君子的品德为耻。”所以藏着宝玉的大山土地草木一定很有光泽,品德高尚的人学问技艺必定丰富。

孔子认为安定国家、治理百姓,没有比用礼教更有效的了。改变风气及旧的习惯制度,没有比用音乐教化更好的了。存在六艺之中,显现出的是其中的小节。那些摆放礼器、拿着音乐舞蹈的用具、登高趋下、疾行腾跃或屈曲伸舒,俯身仰首这些技艺,并不是礼乐的根本。礼乐的根本,难道不是合乎仁德之音吗?《诗》说:“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品德高尚又显耀。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嬉娱任逍遥。”这就是礼乐所崇尚看重的。所以恭敬谨慎、清廉逊让是艺的本性;中正平和、正直无私是艺的实质;敏捷不懈是艺的外在光环;仪容庄重甚合时宜是艺的外在装饰。通晓艺的本性实质的人,可以和他谈论六艺之道;通晓各种技艺的外在表现的人,可以和他讲习六艺之事。六艺之事是官员的职责,六艺道是君子的追求。君子既通晓艺的本性实质,又知晓艺的外在表现,就很可贵了。艺是内心(对品德)的追求,是仁的言语,是义的外化。所以礼用来促进敬肃,乐用来勉励仁爱,射来使心志平和,御来使心境平和,书用来记叙事情,数用来梳理烦难。敬肃之心加强了那么百姓不会怠慢,仁爱之心具备了那么百姓就会愉悦,心志平和了那么责备埋怨就没有了,心境调和了那么思想不一致的人也会和睦相处了,事情用文字记录下来了那么法规戒律就明了了,烦难梳理了那么事情就顺利了。六艺虽然不一样,但目的是一样的。六艺之道是君子一心追求的,六艺的仪事是官员掌管的,这就是艺的大略。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答案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推荐

艺之兴也,其由民心之有智乎阅读答案与翻译-徐干《中论》

古诗成语诗人bet雷竞技 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