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

养育华夏儿女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 其一

唐代 / 杜甫
古诗原文
[挑错/完善]

汝迎妻子达荆州,消息真传解我忧。

鸿雁影来连峡内,鶺鴒飞急到沙头。

峣关险路今虚远,禹凿寒江正稳流。

朱绂即当随彩鹢,青春不假报黄牛。

注释解释

汝,指杜观。荆州,即江陵。

鸿雁,从句二的“消息”而来,古时有鸿雁传书的典故。同时,《礼记》中也用鸿雁飞行来比喻兄弟出行有序。杜甫以前怀念弟弟时,就曾写过“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遣兴)。所以这里也有暗指杜观赴江陵之意。

鶺鴒,也称脊令(音脊凌)。头黑额白,背黑腹白,尾长,体长约18cm,长在水边觅食昆虫。《诗经·小雅》中有:“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意思是,本为水鸟的脊令被困在陆地,兄弟赶来救难。所以,古时用脊令来比喻兄弟。沙头,今湖北沙市,距江陵约8公里,这里用来指代江陵。

峣,高的样子。峣关,秦朝时地名。据考证,秦时峣关,即后来的蓝田关,又称蓝关。据汉书、水经注等权威史学、地理文献记载及以后的历史演变,峣关在今蓝田县东南,峣山东部至蓝桥镇一带的崇山峻岭中,而蓝关即是今蓝田县县城。仇兆鳌注:峣关,即蓝田关,从蓝田迎妻子,必经峣关之险。峣,音尧,故与禹作借对。杜甫一直很希望与弟弟团聚,而不再“海内风尘诸弟隔”。弟弟如今已经到达江陵,峣关路险远,对杜甫兄弟团聚已经没有影响了,所以说“今虚远”。

禹凿,传说中大禹凿穿三峡。《水经注》卷33:其峡,盖自昔禹凿以通江,郭景纯所谓“巴东之峡,夏后疏凿”者。关于禹凿三峡,亦见杜诗“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禹庙)。江正稳流,意指杜甫可以出峡赴江陵。

朱绂(音服),即绯衣,唐朝五品以上官员的官服。公元764年(广德二年)六月,严武上表荐举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赐绯鱼袋,包括加绯衣和佩银鱼纹章。所以杜甫虽然不是五品官,也有资格穿着朱绂。杜甫对这一待遇还是很看重的。杜诗中咏及“朱绂”七次,除一次指高适,其余均为自指,例如“沧溟服衰谢,朱绂负平生”(独坐)等。彩鹢指船。鹢(音益),古籍中指一种像鹭鹚的水鸟,能高飞。后多用来指头上画有鹢鸟的船。如司马相如《子虚赋》:“浮文鹢,扬旌栧”。赵曰:船首画鹢,以惊水怪。

青春:在本句中指第二年的春天,青在此指春之青绿色。黄牛,即黄牛峡,在湖北宜昌县西。亦见“黄牛峡静滩声转”(送韩十四江东觐省)。这里也是用来指代江陵。在尾联中,共用了四个描写颜色的词。在各句中,朱绂和彩鹢相对;青春和黄牛相对,但显得不是很自然,雕琢的栖息过浓。这两句是说,我也要携家坐船去江陵,而不是等待着你明年春天从江陵给我来信。

作者介绍
[挑错/完善]

杜甫: 杜甫(拼音:fǔ)(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详细]

杜甫的名句
你可能喜欢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推荐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 其一古诗原文-杜甫

古诗成语诗人bet雷竞技 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