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

养育华夏儿女

虞美人·十年不作湖湘客

宋代 / 黄机
古诗原文
[挑错/完善]

十年不作湖湘客。亭堠催行色。浅山荒草记当时。篠竹篱边羸马、向人嘶。

书生万字平戎策。苦泪风前滴。莫辞衫袖障征尘。自古英雄之楚、又之秦。

注释解释

亭堠:亦作“亭侯”。古代边境上用以瞭望和监视敌情的岗亭、土堡。《后汉书·南匈奴传》:“﹝朝廷﹞增缘边兵郡数千人,大筑亭候,修烽火。”唐·张说 《王氏神道碑》:“亭候恃其长城,庙堂赖其神将。”宋·司马光《塞上》诗之二:“旌旗遥背水,亭堠远依山。”清·曹寅《驯鹭亭放舟》诗:“隔岸无亭堠,依人只鹭鸶。”

篠,xiǎo: 同“筱”,亦同“小”。篠竹,即细竹子。亦称“箭竹”。羸léi:瘦弱的意思。

诗文赏析
[搜索 即可回访本站]

黄机是一位关心国家兴亡、怀揣济世匡国大志的热血男子,曾长期怀着“万字平戎策”,颠沛流离,奔走呼号于大江南北,希望得到当权者的重用,虽屡受挫折,却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执着追求。他这种壮志难酬的遭遇和愤懑,造就了他词的苍凉悲壮,慷慨生哀的明显特色。在他《木兰花慢·次岳总干韵》中的“长年为客,楚尾吴头”之句,和本词中的“之楚、又之秦”都是词人长期奔波的真实记录。在其《乳燕飞/贺新郎·次徐斯远韵寄稼轩》中写道:“有心事,笺天天许。绣帽轻裘真男子,正何须、纸上分今古。未办得,赋归去。”表达了他壮志未酬,如何能像陶潜那样去隐居避世呢?他向往着自己能绣帽轻裘地去奔赴沙场平戎杀敌,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他还在其《六州歌头·次岳总干韵》中大声疾呼:“偏安久,大义谁明?”希望岳总干能平戎虏,复中原。

这首《虞美人》就是写的这种历程和心迹。

上片写漂泊湖湘,心情惨淡,草木有情,满目悲戚。

旧地重游,心事悠悠:“十年不作湖湘客。亭堠催行色。浅山荒草记当时。篠竹篱边羸马、向人嘶。”十多年未来过湖湘了。风尘仆仆,行色匆匆,经过了一站又一站的亭侯,如今又到此地。眼前景象比“当时”更加凄凉,只见衰草浅山,荒芜耕田,还有细竹篱笆边嘶鸣的瘦马。

下片抒写壮志难酬,的怅惘和愤懑。

壮志难酬,心情怅惘,衷肠热血,执着追求:“书生万字平戎策。苦泪风前滴。莫辞衫袖障征尘。自古英雄之楚、又之秦。”尽管自己胸怀凌云壮志,满腹平戎之策,却求施展而不能,求投售而无门,壮志难酬,心情怅惘,痛心疾首,悲愤难平,悲苦的眼泪啊,只有和风向天抛洒!但是厄于困境中的自己,仍不甘心、不绝望,依旧要怀满信心的奔走呼号,相信终会有知遇之时。历史上的英雄圣贤,不都是先受厄运而后施展抱负吗?哪个贤人志士不经历一番奔楚赴秦、困顿受挫的历程啊!结语心长语凝,义无反顾,一片衷肠热血,表现出作者执着追求的决心和意志。

作者介绍
[挑错/完善]

黄机: 黄机,字几仲(一作几叔),号竹斋。南宋婺州东阳(今属浙江)人。曾仕州郡,也是著名诗人。著有《竹斋诗余》、《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等。...[详细]

黄机的名句
你可能喜欢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推荐

虞美人·十年不作湖湘客古诗原文赏析-黄机

古诗成语诗人bet雷竞技 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