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

养育华夏儿女

梅岭三章 其二

近代 / 陈毅
古诗原文
[挑错/完善]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诗文赏析
[搜索 即可回访本站]

《梅岭三章 其二》着重写对后死诸君的期待,勉励生者为人民解放的未竞事业继续奋斗下去。

南国烽烟正十年,是诗人参加革命武装斗争历程的概括。

从1926年8月离北京回四川做北伐兵运工作到1936年冬,十年中陈毅一直战斗在烽火连天的南国。

为工农红军的创立、苏区根据地的建立和赣粤边游击区的创立与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此句可与第一章中创业艰难百战多结合起来读解。

创业句着重写斗争的艰难,南国句着重点出斗争的时间地点。

而今,在中央苏区已失,南国大地处于反动派更加凶残统治、蹂躏之下的时候,自己却有可能告别这片十几年为之浴血奋战的南国大地,这不能不使诗人感慨万端,深以为憾。

于是,诗人将满腔激情喷涌笔端,写下了此头须向国门悬的绝生之语。

《史记·伍子胥列传》里记载有春秋时期吴国功臣伍子胥受人惨害被吴王夫差赐剑自杀,临死时要求把自已的头颅悬挂在吴国都城(今苏州)阊门上,以便看到越国军队来把吴国灭掉的故事。

中国历代的反动统治阶级在镇压人民反抗运动时,也往往把他们杀害的反抗者的头颅悬挂于城门楼上示众以儆效尤。

国民党反动派在围剿红色根据地和游击区时,也常常采用类似的凶暴手段。

但这种恐慌手段吓不倒真正革命者,对他们来说砍头当风吹帽。

作者借用伍子胥头悬国门的典故,表现了不亲眼看到敌人彻底灭亡而死不瞑目的精神。

一个须字,使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节和为革命殉难的光荣感跃然纸上,撞人心扉。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是前一句诗的自然引申。

诗人暗用了陆放翁《示儿》诗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亡告乃翁的名句,勉励活着的战友努力奋斗,多打胜仗,用频频飞来的捷报当作奠自已的纸钱,以使头悬国门、魂归泉台的自已得到慰藉。

这一期望,同样表现了诗人对革命事业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念。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诗人将活着的战友称为后死诸君,意在提醒战友们要做好牺牲的准备,希望他们能够像先行赴难的十万旧部及行将断头的自己一样,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地战斗下去。

作者介绍
[挑错/完善]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推荐

梅岭三章 其二古诗原文赏析-陈毅

古诗成语诗人bet雷竞技 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