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

养育华夏儿女

猴哥带你读懂史记第十九讲:出将入相者的典范曹参

作者:猴哥 国学知识 来源:网络

  《猴哥带你读懂史记

  第三板块、《史记》群星闪耀的华夏经典人格

  第十九讲、出将入相者的典范曹参

  上一讲我讲了萧何。今天这一讲,我要讲的是一个跟萧何密切相关的人物,他就是西汉第二任丞相,曹参。

  说起曹参,你可能不熟,但是跟他有关的一个成语你肯定听过,就是“萧规曹随”。“萧”指的是萧何,“曹”指的是曹参,这个成语的本义指的是两人先后担任汉初的丞相,萧何任丞相时订下的规矩,曹参继任后一点都没有变动,完全照章行事。现代人用这个成语时,常常带点贬义。

  而且在很多人心中,曹参远不如萧何,甚至很多人因为这个成语,认为曹参这个人没什么能力,只能墨守成规。

  不过,在司马迁笔下,曹参其实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人,翻到《史记·曹相国世家》的最后你会看到,司马迁在“太史公曰”部分,既称赞了曹参作为一个军事将领的“攻城野战之功”,又称赞了他作为一个丞相的治国之道。

  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史记·曹相国世家》)

  相比之下,萧何虽然贵为大汉王朝的开国宰相,但他的履历相对单一,《史记》中也没有他在外统兵作战的记载。事实上,后世的绝大多数丞相,都没有直接统兵打仗的能力。绝大多数名将,也缺乏高级别的行政治理能力。 因此,在司马迁笔下,曹参可以说是出将入相者的典范,属于典型的“上马能治军,下马能治民”。

  下面就让我们结合《史记》的《曹相国世家》,一起来看曹参的人格形象。

  战功彪炳

  据司马迁记载,曹参是沛县人,当年他和萧何同在沛县做秦王朝的基层官吏。后来刘邦起义,曹参、萧何二人共同推举刘邦为起义军领袖。萧何负责后勤和管理,而曹参则率军四处出击,两人一文一武,一路辅佐刘邦登基称帝。

  乱世中,曹参的战绩含金量非常高。在司马迁笔下,曹参领兵迎敌,动不动就是“破之”、“大破之”,所向披靡。

  击胡陵、方與,攻秦监公军,大破之。东下薛,击泗水守军薛郭西。复攻胡陵,取之。徙守方與。方與反为魏,击之。丰反为魏,攻之。赐爵七大夫。击秦司马军砀东,破之,取砀、狐父、祁善置。……(《史记·曹相国世家》)

  反秦起义的时候,刘邦一路西进,也是曹参率先出兵拿下武关、峣关,一路打进咸阳城,然后才有秦王子婴投降。在楚汉争霸战争中,曹参更是作为韩信的副将,一路东征西战。

  司马迁在《曹相国世家》中,给我们详细列出了曹参的战绩清单:他总共攻下了两个诸侯国,一百二十二个县;俘获诸侯王二人,诸侯丞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侯、御史各一人。

  在这么多功绩中,我只说一点,曹参亲自攻取的县城,多达一百二十二个。 我们知道,秦朝一共设立了一千一百多个县。曹参一个人直接打下来的,就占了总数的十分之一。

  从西攻武关、峣关,取之。前攻秦军蓝田南,又夜击其北,秦军大破,遂至咸阳,灭秦。

  参功:凡下二国,县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候、御史各一人。(《史记·曹相国世家》)

  因为这样实打实的战绩,我们在《史记》中看到,楚汉争霸结束后,刘邦准备论功行赏的时候,有很多汉军将领会质疑萧何的功劳,却没人否定曹参的战功。即便刘邦将第一功臣的荣誉给了萧何,曹参也是位列第二的万户侯。

  因此,在司马迁笔下,曹参首先是一个征战沙场,战功彪炳的将才。

  大局意识

  后世因为重文轻武的风气,自然不免会觉得曹参是个武夫,萧何是大才。但在西汉开国之际,强调的却是非军功不得封侯。所以,刘邦集团的很多将领都认为曹参的功劳比萧何大,就连曹参也认为自己的功劳比萧何大。

  因此,开国后,当曹参得知刘邦把萧何的功劳排在了自己前面的时候,他非常不满,曾经的好友因此疏远,甚至有了矛盾。曹参更是憋足了劲,要证明自己比萧何强。而机会很快就来了。

  西汉建国之初,刘邦为了稳定局势,分封了七位异姓诸侯王,九个同姓诸侯王,其中,刘邦把自己的私生子刘肥封为齐王,并指派曹参做齐国的国相。

  孝惠帝元年,除诸侯相国法,更以参为齐丞相。参之相齐,齐七十城。(《史记·曹相国世家》)

  武将出身的曹参上任后,却一改粗野作风,在齐国礼贤下士,广泛与读书人接触,召集了齐国的众多学者和有影响力的地方人物,组织了一个盛大的学术峰会,讨论如何治理齐国。

  然而,这个会议越开,曹参却越糊涂了。因为他发现,虽然各种观点众说纷纭,但真正让人心服口服的理论却没有多少。就是这个时候,曹参听说胶西这个地方,有一位精通黄老学说的智者,名叫盖(gě)公,于是派人去将盖公请来,虚心请教。这个盖公教给了曹参一句话: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总的来说,就是四个字:清静无为。

  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史记·曹相国世家》)

  后人看到清静无为这个四个字时,先想到的就是要顺其自然,不要横加干涉,但却往往容易忽略一个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无为”的前提,是先要有一个可以无为的基本盘。

  汉代官僚体系运转的基本盘,恰恰是萧何奠定的。

  我上一讲给你讲过,当时刘邦刚建立汉朝的时候,满朝文武,只有萧何意识到了法律、政令体系的重要性,也是萧何,在秦国律法的基础上,编定了汉朝的开国大法。但是,萧何建立的这个基本盘刚刚形成,并不是很稳定,需要有人维护。而此时,盖公教给曹参的“清静”,其实就是做这个基本盘的维护者。

  一向心高气傲的曹参,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不再和萧何争高低,而是逐渐成了这个基本盘的最佳维护者和运营者。曹参在任的九年间,齐国在他的治理之下,逐渐变得安定繁荣,百姓都称赞他为贤明的丞相。

  而当时,汉朝对各地的治理情况,是要随时掌握,定期考核的。所以,曹参治理齐国的方式和业绩,也都在第一时间传到了长安,传到了丞相萧何的案头。这就是为什么,萧何去世前推荐曹参做自己的接班人。而此时的曹参,也坚信自己会成为萧何的继承人。

  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卻。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史记·曹相国世家》)

  政治智慧

  萧何去世后,曹参果然接任了丞相的位置。当曹参来到长安后,大家都想看看,这个一直以萧何为竞争对手的新相国,如何治理这个庞大的帝国。结果,司马迁记载,这位曹相国的主要工作是喝酒、唱歌和欣赏风景。

  这种不务正业的行为,引起了孝惠帝刘盈的担忧。他甚至开始怀疑,曹参这个老臣是不是轻视自己。于是,就有了君臣二人那段著名的对话。

  孝惠帝质疑曹参的治理方式,曹参则反问孝惠帝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陛下觉得,您和先帝,谁的水平高?

  第二个问题是,陛下觉得,我和前丞相萧何,谁的水平高?

  问的人和答的人的答案是一致的:今帝不如先帝,今丞相不如前丞相。

  于是曹参说,天下格局是高祖和萧何确定的,法令制度也是他们确定的。我们以守好这个基业为目标,不可以吗?

  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史记·曹相国世家》)

  曹参在这里,真正展现出了他的政治智慧。

  表面上,曹参的做法是对前任萧何的制度不加更动,一任其旧,看起来是对萧何路线的继承,其实体现的是曹参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汉初“无为而治”的治国方针,你肯定听过,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汉朝第一个贯彻这种思想并实现天下大治的人,是曹参。

  在曹参看来,当时汉朝距离战争年代不远,乱世的惯性作用还很大。作为丞相,更需要以身作则,展现出从容清静的品格,天下才能稳定下来。

  于是,据司马迁记载,曹参当了丞相之后,日夜饮酒,不治政事,保持萧何立下的规矩,同时通过清静无为的理念,让政策更加的宽松,与民休息,为文景之治打下了基础。曹参之后,黄老之学,清静无为的思想逐渐在汉朝发展开来。

  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窋代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若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史记·曹相国世家》)

  武将出身的曹参,也因此在名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名相的标签,成了出将入相,上马治军,下马治民的典型代表。后来的周亚夫,唐代的李靖、徐世勣,明代的王阳明,清代的曾国藩,都是这一传统的传承者。

  总结

  好,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

  这一讲,我从三个性格特点,分析了曹参出将入相的一生。出将,指的是以大将的身份在外统兵作战。入相,指的是回到朝廷,当宰相治理天下。而在司马迁笔下,曹参既具备统兵作战的能力,也具备治理国家的政治智慧。如果说,萧何是汉代法令体系和官僚组织的开创者,曹参则是重要的传承者。这两个人合力开创、完善了一个巨型组织。

  最后,再留一道思考题。中国历史上,在能称得上是出将入相的人物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一位?请你跟大家一起分享。

关键词:猴哥带你读懂史记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推荐

猴哥带你读懂史记第十九讲:出将入相者的典范曹参

古诗成语诗人bet雷竞技 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