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 养育华夏儿女
go
古诗词考题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作者:佚名 古诗词考题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年十二,能通《尚书》。早孤,孝养祖母。县举顺孙,国相奇之,欲以为吏。诩辞曰:“祖母九十,非诩不养。”相乃止。后祖母终,服阕,辟太尉李脩府,拜郎中。

永初四年,大将军邓骘以军役方费,事不相赡,欲弃凉州,并力北边,乃会公卿集议。骘曰:“譬若衣败,坏一以相补,犹有所完。若不如此,将两无所保。”议者咸同。诩闻之,乃说李脩曰:“窃闻公卿定策当弃凉州,求之愚心,未见其便。先帝开拓土宇,劬劳后定而今惮小费,举而弃之。凉州既弃,即以三辅为塞;三辅为塞,则园陵单外。此不可之甚者也。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其土人所以推锋执锐,无反顾之心者,为臣属于汉故也。若弃其境域,徙其人庶,安土重迁,必生异志。弃之非计。”脩曰:“吾意不及此。微子之言,几败国事。然则计当安出?”诩曰:“今凉土扰动,人情不安,窃忧卒然有非常之变。诚宜令四府九卿各辟彼州数人其牧守令长子弟皆除为冗官外以劝厉答其功勤内以拘致防其邪计。”脩善其言,更集四府,皆从诩议。于是辟西州豪杰为掾属,拜牧守长吏子弟为郎,以安慰之。

邓骘兄弟以诩异其议,因此不平,欲以吏法中伤诩。后朝歌贼宁季等数千人攻杀长吏,屯聚连年,州郡不能禁,乃以诩为朝歌长。及到官,设令三科以募求壮士,自掾史以下各举所知,其攻劫者为上,伤人偷盗者次之,带丧服而不事家业为下。收得百余人,诩为飨会,悉贳其罪,使入贼中,诱令劫掠,乃伏兵以待之,遂杀贼数百人。贼由是骇散,咸称神明。迁怀令。

诩好刺举,无所回容。数以此忤权戚,遂九见谴考,三遭刑罚,而刚正之性,终老不屈。永和初,迁尚书令,以公事去官。朝廷思其忠,复征之,会卒。临终,谓其子恭曰:“吾事君直道,行己无愧,所悔者为朝歌长时杀贼数百人,其中何能不有冤者。自此二十余年,家门不增一口,斯获罪于天也。”

(选自《后汉书•卷五十八》,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父母丧,子女要守丧三年,守丧期满除服作叫服阕。

B.永初,庙号,用作纪年,如“贞观”“崇祯”“康熙”等。

C.先,敬辞,用于称死去的人。先帝,尊称已经逝世的皇帝。

D.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也可指平调,还可以指降职。

5.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诚宜令四府九卿各辟/彼州数人其牧守/令长子弟/皆除为冗官/外以劝/厉答其功勤/内以拘/致防其邪计

B.诚宜令四府九卿各辟/彼州数人/其牧守令长子弟皆除/为冗官/外以劝厉/答其功勤/内以拘致/防其邪计

C.诚宜令四府九卿/各辟彼州数人/其牧守令长子弟/皆除为冗官/外以劝厉/答其功勤/内以拘致/防其邪计

D.诚宜令四府九卿/各辟彼州数人/其牧守令长子弟皆除/为冗官/外以劝/厉答其功勤/内以拘/致防其邪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诩幼年即通晓《尚书》,懂得孝敬祖母,受到国相的赏识,邀他出任郎中官职,但因要侍奉祖母,虞诩婉言谢绝。

B.虞诩与邓骘在凉州问题上意见相左,虞诩认为凉州有重要的战略位置,不救凉州会因小失大,因而得罪了邓骘兄弟。

C.在担任朝歌长期间,虞诩招募壮士,混入贼群,然后钓鱼执法,杀贼数百,临终前,他对杀贼太多表示悔恨不已。

D.虞诩因屡屡直陈奸恶,得罪了权贵,但他一直不肯屈服后悔,升任尚书令后因公事被削除官职,至死也没再被征召。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譬若衣败,坏一以相补,犹有所完。(4分)

(2)吾意不及此。微子之言,几败国事。然则计当安出?(6分)

参考答案

4.B(应为“年号”)

5.C

6.B(A.只是“欲以为吏”,并无实指“郎中”。郎中是太尉李脩所任。C.虞诩只是为自己可能会冤杀而后悔。D.升任尚书令被削除官职后还被征召过。)

7.(1)这就好比是衣服破了,牺牲其中的一件来补另一件,还能得到一件完整的衣服。(“譬”、“相”、“有所”各1分,大意1分。)

(2)我没有考虑到这些,如果没有你这番话,几乎要坏了国家大事;这样那么(保凉州)须用什么计策呢?(意、微、子、然则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虞诩十二岁的时候,能读通《尚书》。小小年纪就父母双亡,成了孤儿,孝敬奉养祖母。县里推举他为顺孙,陈国国相认为他是非凡出众的人,打算任用他为吏。虞诩推托说:“祖母年已九十,不是诩不能奉养。”国相就取消了原来的打算。后来祖母去世了,服丧期满除服,被君主征召到太尉李府中,任命为郎中。

永初四年,大将军邓骘因为军队服役正费钱粮,事情不能兼顾,打算放弃凉州,集中力量对付北方的边患。于是他召集公卿进行商议。邓骘说:“这就好比是衣服破了,牺牲其中的一件去补另一件,还能得到一件整衣。不然的话,就两件全都不保了。”大家听了此言,都表示赞同。虞诩听说了这件事,劝谏李脩说:“我听说公卿决策,应当放弃凉州,以我看来,看不出他的好处。先帝开拓疆土,历尽辛苦,才取得了这块土地,而现在却因为害怕消耗一点经费,便将它全部丢弃。丢弃凉州以后,便以三辅为边塞;以三辅为边塞,则皇家祖陵墓园便失去屏障而暴露在外,这是极不可行的。如今羌人、胡人所以不敢占据三辅而在我汉朝心腹之地作乱的缘故,是因为凉州在他们的背后。而凉州人民所以手执兵器,并无反顾之心的缘故,是由于他们归属于汉朝。如果抛弃凉州不管,迁徙那里的人民,人民安于故土而不愿轻易迁居他乡,必然产生叛变的意图。放弃凉州不是好的计谋。”李脩说:“我没有考虑到这些,如果没有你这番话,几乎要坏了国家大事;既然这样,那么想保凉州,须用什么计策?”虞诩说:“今凉州骚动,人心不安,我担忧突然有异乎寻常的事变。实在应该命令朝中的公卿,各自征召该州豪杰数人,作为掾属,又引牧守令长子弟,都授予散官,表面上是一种奖励,用来回报他们父兄的功勋劳绩,而实质上是将他们控制起来,做为人质,以防叛变。”李脩赞赏他的意见,再次召集太傅、太尉、司徒、司空等四府进行商议。众人一致同意虞诩的意见。于是征召凉州地区有势力和有影响的人士到四府担任属官,并将当地刺史、太守和其他州郡高级官员的子弟任命为郎,用来安抚他们。

邓骘兄弟因为虞诩持不同意见(致使放弃凉州的计划未被采纳),所以对虞诩心怀不满,打算用吏法进行陷害。后来朝歌县叛匪宁季等几千人造反,攻杀官吏,聚众作乱连年,州郡官府无法镇压。于是邓骘便任用虞诩充当朝歌县长。等到上任以后,虞诩制定了三个等级,用来招募勇士,命掾史以下官员各自就所了解的情况进行保举:行凶抢劫的,属上等;斗殴伤人,盗窍财物的,属中等;穿着丧服不从事生产的,属下等。共收罗了一百多人,虞诩设宴招待他们,将他们的罪行统统赦免,命混入叛匪之中,诱使叛匪进行抢劫,而官府则设下伏兵等待,于是杀死叛匪几百人。叛匪因此惊骇四散,都说有神灵(在保护官府)。虞诩升任怀令。

虞诩喜爱侦察揭发,没有什么回避包容的,屡次因此抵触权贵,于是九次被责备,三次遭受刑罚的折磨,但刚强正直的个性,终老不改。永和初年,升任尚书令,因公事削除官职。朝廷思念他的忠诚,又征召他,恰巧他去世了。临死,对他的儿子虞恭说:“我以正直之道侍奉君主,自己的所作所为没有可惭愧的。所后悔的是充任朝歌长时杀叛匪几百人,其中怎能没有冤枉的。从此二十余年,家里没有增加一人,这是得罪于天啊!”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阅读答案及翻
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 成语字数 古诗词鉴赏大全 古诗三百首大全 宋词三百首 周易起名 三字成语 先秦诗人 立春 寓言故事 古诗词考题 属鼠 元旦祝福语 春天诗句 搬家吉日 古诗十九首 五行缺什么 四字成语 两汉诗人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雨水 属牛 小年祝福语 柳树诗句 战争诗句 读书诗句 惜时诗句 婉约诗句 山水诗句 写山诗句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M.GuoXueMeng.Com

皖ICP备16011003号-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