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 养育华夏儿女
go
古诗词大全

赏小园牡丹有感

宋代 :陆游
古诗原文
[挑错/完善]

洛阳牡丹面径尺,鄜畤⑴牡丹高丈余。

世间尤物⑵有如此,恨我总角⑶东吴居。

俗人用意苦局促⑷,目所未睹辄谓无。

周汉故都⑸亦岂远,安得尺箠⑹驱群胡。

译文翻译
[请记住我们 www.vee-doe.com]

洛阳牡丹的直径能达到一尺,鄜畴牡丹能长到一丈多高。

人世间有这么美好的事物,可遗憾的是我年少时住在江南却不曾看到。

世俗之人苦于心地狭窄,没看到的事物就认为根本没有。

我们的故都就在左近,何时能够操起长鞭将胡人赶跑,重铸我大汉江山!

注释解释

⑴鄜畤(fū zhì):秦文公祭祀白帝处,在今陕西富平县,汉属左冯翊,为长安“三辅”所辖,诗中借指长安一带之地。唐宋时代,长安、洛阳牡丹极盛。

⑵尤物:本指特别出色的人物。此指牡丹。

⑶总角:古代未成年的男女,将头发总聚起来束成两个角,堆于头顶左右两端。后用总角代指孩童时代。

⑷局促:见识狭窄。

⑸周汉故都:指长安、洛阳。

⑹尺箠(chui):一尺长的马鞭。

创作背景

《赏小园牡丹有感》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颔联落笔中原,赞美洛阳、长安牡丹天下第一,可惜自己无缘亲睹,其向往之情溢于言表。颈联,表面是指斥俗人,实是抨击当局。尾联点明作者心中所感,托出诗人抗金之志。这首诗全篇结构首尾圆合,意脉连贯,气势奔放直下。

《赏小园牡丹有感》写于嘉定二年(1209年)的晚春,时陆游八十五岁,距他逝世还不到一年。陆游赏小园牡丹联想到洛阳、长安牡丹的盛况,感叹这两处失地不能收复而写了下这首诗。

诗文赏析
[搜索 即可回访本站]

《赏小园牡丹有感》并不为题目所拘去写“小园牡丹”,而是从“赏”花“有感”生发开去,写到远处。前四句,叙事。唐宋时代,长安、洛阳牡丹极盛。《唐国史补》:“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有高到“丈余”的牡丹,并不奇怪。洛阳的千叶牡丹,花面“大可径尺”,超过“姚黄”、“魏紫”等名种,也见于花谱。诗中起二句是实写,并非夸张,但能抓住要领,突出特点,使人感到长安、洛阳的可羡。“世问尤物”句,承前两句作总评;“恨我”句以少年居住江东吴越之地,不能见到两地名花为恨作转接,以补足赞叹、向往之情,并落脚到诗人自身,把写花与写诗人的生活和感想联系起来,使诗篇不成为脱离自身的单纯咏物之作。这两句以转带结,也写得非常道健,使劲气保持不懈。

后四句议论。开头两句说有些人因为见识的“局促”狭隘,往往对自己眼睛没有见到的就否认其存在的可能,有如《庄子·秋水》所说的:“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这两句,从赏花的感想引起,从平时生活中得出一条经验,富有哲理意味。着一“苦”字,一“辄”字,可见出无限的感慨。来自生活实际,从作品形象生发,又渗透作者的深厚感情,这样的议论笔墨,既能益人之知,又能动人之情。

结束两句,以“周汉故都”点明长安、洛阳两地的历史地位,以不能扬鞭执笔驱除敌人表明两地还在被占之中;“亦岂远”,愤恨当权派软弱无能、不能收复并不很远的失地。这两句点明“有感”的中心思想,是又一层的议论,这层议论,表现出诗人的一贯的理想愿望,带着他的更深的感慨,为全诗留下最沉痛、最激昂的尾声,又呼应赏花,呼应开头两句。

陆游诗虽气势奔放直下,却都有回斡之力,所以雄迈而不嫌直致,倾泻而终趋沉厚。

作者介绍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

阅读全文
陆游的古诗/名句
古诗词大全
唐诗三百首 古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小学古诗大全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小学文言文 初中古诗大全 高中古诗大全 古诗三百首 古诗十九首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写景诗大全 咏物诗大全 春天的古诗 夏天的古诗 秋天的古诗 冬天的古诗 雨的古诗 雪的古诗 风的古诗 花的古诗 梅花的古诗 菊花的古诗 荷花的古诗 柳树的古诗 月亮的古诗 山水的古诗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 古诗词鉴赏大全 古诗三百首大全 宋词三百首 先秦诗人 古诗词考题 全唐诗 古诗十九首 两汉诗人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赏小园牡丹有感_陆游_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M.GuoXueMeng.Com

皖ICP备16011003号-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