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 养育华夏儿女
go
黄帝内经

岐伯曰:病名曰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肓之原在齐下,故环齐而痛也。

作者:佚名 黄帝内经 [挑错/完善]

岐伯曰:病名曰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肓之原在齐下,故环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濇之病也。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岐伯说:病名叫伏梁,这是由于风邪久留于体内所致。邪气流溢于大肠,而流着于肓膜,因为肓膜的起源在肚脐下部,所以环绕脐部作痛。这种病不可用按摩方法治疗,否则就会造成小便涩滞不利的疾病。

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篇
阅读全文
《岐伯曰:病名曰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肓之原在齐下,故环齐而痛也。》相关阅读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 古诗词鉴赏大全 古诗三百首大全 宋词三百首 先秦诗人 古诗词考题 全唐诗 古诗十九首 两汉诗人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全宋词 小学古诗大全 魏晋诗人 小学文言文大全 南北朝诗人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初中古诗大全 隋代诗人 初中文言文大全 唐代诗人

岐伯曰:病名曰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肓之原在齐下,故环齐而痛也。原文解释翻译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M.GuoXueMeng.Com

皖ICP备16011003号-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