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

养育华夏儿女

文本一: 汉兴,接秦之弊 文本二:青苗、均输、市易、方田诸役

作者:佚名 古诗词考题 来源:网络

文本一:

汉兴,接秦之弊,作业剧而财匮。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当此之时,宗师有上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无限度。及匈奴绝和亲,兵连而不解,天下苦其劳,而干戈日滋。财略衰耗而不赡。从建元以来,用少,县官往往即多铜山而铸钱,民亦间盗铸钱,不可胜数。於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今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销钱皆废销之。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及盗为之。是时山东被河菑,及岁不登数年,方一二千里。天子怜之,下巴蜀粟以振之。元封元年,桑弘羊领大农。弘羊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故腾跃,乃请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各往往县置均输盐铁官。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天子以为然,许之。一岁之中,太仓满。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是岁小旱,上令官求雨。卜式言曰:"县官当食租衣税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肆,贩物求利。亨弘羊,天乃雨。

(节选自《史记・平准书》)

文本二:

青苗、均输、市易、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颁行天下。立淮、浙六路均输法条例司言:"今浙、淮发运使实总六路赋入,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因近易远。庶几国用可足,民财不匮。"诏以发运使薛向领均输平准。范纯仁言:"今乃效桑弘羊行均输之法,而使小人掊克生灵,敛怨基祸。事大者不可速成,傥欲事功急就,必为憸佞所乘。"留章不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10.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分)

A.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B.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C.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叮校/

D.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可胜数”与“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两句中的“胜”字含义相同。

B.“天子怜之”与“可怜体无比”《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怜”字含义不同。

C.“天乃雨”于“今其智万反不能及”(《师说》)两句中的“乃”字含义相同。

D.“敛怨基祸”与“成不敢敛户口”(《促织》)两句中的“敛”字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奢侈攀比、连年征战等问题使西汉再次陷入立国之初财用匮乏的困境,当政者积极应对,通过财政方面的改革较快扭转了被动困窘的局面。

B.西汉朝廷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改由国家统一铸造,并废除各郡国所铸的钱,基本解决了民间私铸、盗铸钱币的问题,币制归于统一。

C.桑弘羊建议增设大农部丞负责调剂物资运输,设立平准官平抑物价,有效打击了富商的投机倒把活动,稳定了物价,增加了朝廷财政收入。

D. 王安石效仿桑弘羊的均输政策在淮、浙六路推行均输法,由发运使总管赋税收入,成效显著,百姓不但不用增交赋税,而且财富得以充盈。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时山东被河菑,及岁不登数年,方一二千里。

(2)事大者不可速成,傥欲事功急就,必为憸佞所乘。

14. 卜式如何评价桑弘羊的改革?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司马光对王安石的哪一点责难相似?请简要说明。(3分)

10.(3分)A

11.(3分)C

12.(3分)D

13.(8分)

(1)(4分)这时山东遭受黄河水灾,接连几年没有收成,灾区方圆一二千里。译对大意给3分;"被"译对给1分。

(2)(4分)事情重大不可以速成,倘使想要急于成就事功,必定会被谄媚的奸邪之徒钻空子。

译对大意给3分;“傥”译对给1分。

14.(3分)

第一问:卜式认为桑弘羊的改革是在与民争利,违背天理。

第二问:与司马光“征利”的责难相似。

第一问2分,答对一点给1分;第二问1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文本一:

汉朝兴起,承接了秦朝的衰敝,战争越频繁而财用越匮乏。到当今皇上即位几年后,汉朝建立以来这七十多年之间,国家太平无事,如果没有水灾旱灾,百姓就可以人给家足,各郡县的粮仓都装满,府库中贮存了很多财物。京师积存的钱累积到了亿万,穿钱的绳子腐烂,无法数清。在这时,受有封邑土地的宗室及公卿大夫以下的人,都竞相奢侈,没有限度。等到匈奴断绝了和亲,战争接连不断,没有止息,天下百姓苦于繁重的劳役,而战事却与日俱增,官府财物匮乏不足。从建元以来,由于财用少,政府常常就近到产铜多的山铸钱,百姓们也有偷铸钱的,多得数不清。于是给所有的郡国下禁令,不许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下令天下不是三官钱不能使用,各郡国以前铸的钱都作废销毁。而百姓铸钱的更少了,因为计算一下盗铸的费用超过钱的价值,只有那些技术高超的大奸商才盗铸。这时山东遭受黄河水灾,接连几年没有收成,灾区方圆一二千里,天子很怜惜他们,运来巴、蜀的粮食来赈济他们。元封元年,桑弘羊兼任大农。桑弘羊因为各官府都作买卖,互相争利,所以物价上涨,于是奏请设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管各郡国,各郡县一般都设置均输盐铁官。在京师设置平准官,总管收受各地运来的货物。大农所属各官完全掌握天下的货物,贵时卖出,贱时买进。这样一来,富商大贾无法牟取大利,于是返本务农,而物价不会上涨。因为抑制了天下的物价,所以称为“平准”。天子认为乘孤单说的对,准许他实行。一年之内,太仓都装满了。百姓不用增加赋税而国家财用充足。这一年小早,里上命百官求雨。卜式进言说:“政府只应当靠租税来维持用度,现在乘弘羊让官吏们厕身于市井商贾之中,做买卖赚钱。烹杀桑弘羊,天才会下雨。”

文本二:

青苗、均输、市易、方田诸役等法,相继被制定出来,号称新法,被颁发推行于天下。立淮南、两浙六路均输法。条例司说:"现在浙、淮发运便,"实总六路的赋税收入,凡是上供京师的货物,都可以从责处转到贱处购买,用近处货物替换远处的货物。或许国家费用可以充足,百姓的财物不至于匮乏。"诏令以发运使薛向主管均输、平准,范纯仁上言说:"现今效法乘弘羊实行均输法,而使小人搜刮百姓,制造怨恨祸乱。事情重大不可以速成,倘使想要急于成就事功,必定会被谄媚的奸邪之徒钻空子。”神宗留下奏章而不下达。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答案

相关阅读
你可能喜欢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推荐

文本一: 汉兴,接秦之弊 文本二:青苗、均输、市易、方田诸役

古诗 成语诗人bet雷竞技 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100183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