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

养育华夏儿女

猴哥带你读懂孔子第二讲、孔子由贱民跻身成为贵族

作者:猴哥 国学知识 来源:网络

  猴哥带你读懂孔子

  第一模块、三十而立(15讲)

  第二讲、孔子由贱民跻身成为贵族

  你好,欢迎来到“猴哥带你读懂孔子”。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了解春秋历史。

  在上一讲你已经知道了,孔子从一出生,就跟着单亲妈妈长大。在身份世袭的春秋时代,他注定要生活在社会底层,在母亲的颜家庄当一辈子农民。

  那么按道理,他就该随母亲姓颜,叫颜丘。但各种史书都写的是孔子、孔丘,后人也都管他叫孔子。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十几岁的时候,孔子抓住难得的机遇,成功认祖归宗,正式成了孔家人。从此,他就该姓孔了,也从农民变成了贵族,虽然只是最低级的贵族“士”。

  这个转变,对孔子来说意义重大,在史书里面也有一些素材和证据,但一直没有历史学家把它的来龙去脉看透,更别说把它讲明白了。今天这一讲,我就要揭开这个两千多年来都没人注意到的大关节。

  怎么从贱民跻身贵族

  孔子命运转折的起点,是母亲的去世。

  这一年,孔子才十几岁。不过,如果按照传统农业社会的标准,这时候孔子和他的哥哥姐姐都算是成年人了。他们要想给母亲办一场农家规格的葬礼,是一点困难都没有。

  这桩丧事,如果像颜家无数先祖那样波澜不惊地办完,中国的历史估计就得改写了。但孔子,对这个丧事有一些额外的想法。

  孔子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来看《史记》和《礼记》的记载。

  《史记》是司马迁写的,它的史学地位,不用我多介绍了。这里稍微说一下《礼记》这本书,它里面关于孔子的记载很多,特别是关于孔子家庭、亲属的信息。这都是孔子的弟子们记录下来的,非常可信。它其实比《史记》更早,也更权威。

  这两本书里都记载说:孔子母亲去世后,孔子想把母亲埋葬到父亲的坟里面去,也就是合葬。但他不知道父亲的坟在哪里,就把母亲的棺材停在大路边,向过往的行人求助。

  这明显不合情理啊。你想,怎么可能有人不知道自己父亲埋在哪里?就算不知道,总可以问问本家人吧,哪里用得着问外人呢?

  就算是真的找不到本家人问,孔子也根本用不着把母亲的棺材放在大路边,去问来来往往的陌生人。孔纥可是贵族老爷,在十里八乡都是知名人物,任何人想打听这种贵族的坟地在哪里,都不是什么难事儿。

  所以,孔子停丧这件事是有潜台词的。那就是:孔子不是真的打听不到孔纥的坟在哪里,而是从出生以来,他就没被父亲的家族承认过。随便跑来个野孩子,说要把自己妈妈跟孔纥老爷合葬,人家肯定不答应。

  但孔子又知道自己和孔纥的这点血缘关系,所以就把母亲棺材停在了大路边造声势,让孔纥那边的亲戚注意到:这个颜家女人生的儿子,可是孔家血脉!如今应该考虑承认这个孔家后人啦!

  这就是底层劳动人民的智慧。不过,孔子这时才十几岁,未必全是他自己想出来的,应该有母亲家族的老亲戚们出谋划策。但孔子自己敢出面这么做,还是挺不容易的。那时毕竟是世袭阶级社会,下层贱民贸然跟贵族老爷攀亲戚,风险很大,需要智慧和勇气。

  孔子父亲家是什么现状

  讲到这里,我们切换下视角,来看看一下孔纥家现在的情况。

  史书记载,孔纥表字“叔梁”,叔叔的叔。在本名之外取表字,是古代的习俗。春秋时候,表字里有这个“叔”字的,表示他上面还有至少两个哥哥。

  但是,从任何史书文献里,都找不到这个孔氏家族其他人的信息了。本来在《礼记》里面,关于孔子各种亲戚的记载都很多,但恰恰就是没有他父亲家族任何人的信息。

  而且《礼记》还记载,帮助孔子找到父亲墓地的,是他们家乡一位“入殓师”的老母亲。这应该是帮孔子向孔家人传话的角色,中间人嘛。但为什么不是入殓师本人,而是他的母亲来充当这个角色呢?这可能说明,老孔家那边还在世的,可能只剩老年妇女了。

  这样的话,孔家现在算是后继无人,所谓“断香火”了。这时候忽然来了个少年,说自己是孔纥的儿子,老孔家人会是什么反应呢?肯定会非常怀疑吧。那孔子能让她们信服吗?

  上一讲里我提到,孔子那个时代是熟人社会,本乡本土的很多信息都瞒不住。当年孔纥和孔子母亲的地下恋情也是如此,就算孔家在世的人不知道,找个旁证来问一问,并不困难。

  此外,还有个很重要的证据,就是孔子的体貌特征,和孔纥老爷很相似。《史记》里说,孔子的个头很高,成年后身高九尺六寸。当时的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长人”,意思就是“大个子”。孔纥呢?身高十尺,比孔子还要高一点点。

  这九尺六寸或十尺,放在今天有多高呢?因为古代的度量标准不是很统一,换算成现在的长度单位的话,按高的算要超过两米了,按低的算也接近一米九。古代人营养不好,个头普遍比现代人低,所以孔子跟孔纥都这么高,很难说是巧合。

  你可能会说,万一孔子母亲也很高呢?这不太可能。因为跟孔子同母异父的哥哥姐姐,都没有孔子那样惊人的大个子。这样来看,孔子高个子的基因应该就是来自父亲。

  所以孔子想认祖归宗,还是能提供很多证据的。但第一步,必须得把这事儿闹出社会影响,引起孔家那边的注意。后面的进展,就是顺水推舟了。

  经过一番努力,孔子的母亲终于跟孔纥合葬在了一起。这表示,孔家人正式承认了:孔子就是孔纥的继承人。从此,孔子就可以改姓孔了,也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继承孔纥老爷的贵族身份了。

  这时的孔子,就像是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命运彻底改变了。

  孔子是个理想主义的书呆子吗

  从认祖归宗、埋葬母亲这件事来看,少年孔子已经展现出了一些很独特的个性,一些不怎么为大众所知的个性。

  一般都觉得,孔子是app雷电竞 者,圣人。潜台词就是说,他是个书呆子,不懂人情世故,老是倡导理想政治,强调该有的礼仪,不受当权派喜欢,所以晚年周游列国,从来没获得成功。

  这个印象并不符合实际。孔子确实有他书生气的、理想主义的一面。但同时,他又有善于观察、寻找机会的另一面,这是颜家庄底层人民的生存智慧。这另一面在帮助孔子认祖归宗这件事上,就起了很大作用。

  除了前面讲的停棺材造舆论外,还有一个细节可以说明这点。回到孔家后,孔子需要向社会公示,自己正式成了孔家人。于是,孔子决定给自己的母亲和父亲搞合葬,把母亲埋到父亲的坟里面去。

  你可能不知道,给长辈人搞合葬这件事,其实不太符合当时的礼仪。《礼记》里面,有位老贵族就说过:“合葬,非古也。自周公以来,未之有改也。”意思是说,合葬不是古代的礼仪,从周公制定礼乐制度以来,就没有这么干的。因为入土为安嘛,要是把已经安葬的坟再扒开,就是惊扰死者了。

  但孔子需要这个合葬墓来宣示自己是孔家人,证明自己的贵族身份。这时候,礼仪问题就只能往后放一放了。

  《礼记》还记载,孔子到晚年的时候,都还很重视父母这座合葬墓,还在继续搞一些不符合礼制的小动作。比如,当时还不流行在墓地上面堆一个土堆,但老年孔子忽然要赶新潮,给父母的合葬墓加上一个土堆。这么做是因为,孔子觉得坟墓有个土堆会更好认。

  这些记载,都反映了孔子对认祖归宗的重视,代表了他现实主义的一面。这一面,跟我们熟悉的理想主义那面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孔子。随着这门课程的进行,你会看到,在孔子的一生中,这两个因素一直在交替起作用。

  小结

  好了,在这一讲里,孔子靠在路边停棺材、造舆论等手段,终于是认祖归宗,正式成了孔家人。从此,这个颜家庄的农家少年就改姓孔了,还一跃成为了小贵族,也就是所谓士人。

  请注意,孔子的这个跨界,在等级制度森严的春秋贵族社会,可以说是非常稀有。他拥有在两个阶级里面生活的经历,对农民和贵族,都有一些了解和同情,这是他观察社会很独特的角度。

  现在的孔子刚刚认祖归宗,成为了等级最低的小贵族,那他能不能在贵族圈子站稳脚跟、找到自己的位置呢?我们下一讲继续讲述。

  另外,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孔子家族的故事,我也为你准备了一讲背景知识,告诉你哪些史书是可靠的,哪些是不可靠的,欢迎你阅读。

  划重点:

  1. 孔子靠在路边停棺材、造舆论等手段,引起了孔家人的注意,最终成功地认祖归宗。

  2. 孔子跟孔纥都至少有一米九高,这是他证明自己是孔家人的重要证据。因为在春秋时代,这样的身高是很少见的,而孔子同母异父的哥哥姐姐们都不高。

  3. 除了我们熟悉的书生气的、理想主义的一面,孔子也有善于观察、寻找机会的另一面。它们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孔子。

关键词:猴哥带你读懂孔子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推荐

猴哥带你读懂孔子第二讲、孔子由贱民跻身成为贵族

古诗成语诗人bet雷竞技 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