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

养育华夏儿女

猴哥带你读懂儒家思想第十七讲 专注和坚持

作者:猴哥 国学知识 来源:网络

  《猴哥带你读懂儒家思想》

  第十七讲、专注和坚持

  ——儒家思想教我们如何制定人生规划或企业战略

  上一讲,我讲了集义而生和勿忘勿助,这一讲我还要带你做一个小结,加强一下。我来带你看看根据前面讲的儒家思想,我们该如何制定人生计划或企业战略,看看儒家思想怎么从一个更高的视角上,服务于我们真实的人生。

  我用四个字来概括:专注坚持。

  这个看上去很简单,是人们经常挂在嘴上的四个字。但我希望这一讲,给你讲透“专注坚持”这四个字背后的原理,同时也给你分享一下我是怎么践行这四个字的。

  我们每个人都至少会被下面三个问题当中的一个问题所困扰:

  我如何才能成功?

  我怎么还没成功?

  我如何才能更成功?

  这三大关于成功的叩问,都是犯了前面讲过的“将迎意必”的毛病,都容易把人导向拔苗助长。

  那正确的问题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把前面三个关于成功的问题,换成三个关于志向的问题:

  我的志向是什么?

  我能不能把这件事做好?

  我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这后三个问题,差不多就构成了你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企业,都是一个道理。

  但据我观察,很多的企业家都把使命、愿景、价值观挂在嘴上,但真正驱动他们的,往往是三股力量:名利心、征服欲和好胜心。名利心,是要名要利;征服欲,是征服世界;好胜心,是要胜过别人,永争第一。

  这三大动力,无可厚非,因为都是人的动物本能,我自己也一个都不缺。“大丈夫处世,立功名,取富贵”,这经常是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口头禅,我们从小就耳濡目染。但是,你越是将迎意必,就越容易拔苗助长。

  这三大动力背后的问题在于,你追问到最后,会发现,有一个终极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你到底要什么”。名利、征服、胜利,都不是最后的目的,这些都只是手段和路径,我们最后的目的是实现自己的满足、愉悦,还有内心的平静。

  名利让人快乐,但是,如果名利心太重,就会让人迷失,最终得不到快乐,甚至名利也得而复失。你说,我可以适可而止啊。你不会适可而止的,任何一种追求,都是欲壑难填的,拥有越多就越缺。

  征服和胜利同样让人快乐,但是,征服是最危险的举动。历史上的征服者,从亚历山大、拿破仑到希特勒,没有一个不是以崩溃结束的。企业家也是一样,总是不断扩大自己的边界,不断地要做大做强,一直到失控崩盘为止。

  这也是人性,你无法阻挡自己,你只能把自己的名利心、征服欲和好胜心,引导转移到别的地方。我把这称为愉悦区转移,也可以说是舒适区转移。

  我们常说,你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人当然都想待在自己的舒适区,为什么要离开呢?所以,我们要修炼的,不是走出舒适区,而是转换舒适区。

  比如说,我每天早上五六点钟起来的锻炼身体和读书,坚持了七八年,我好多朋友佩服得不得了,说你这个毅力太可怕了。我说:“什么毅力啊?你每天刷牙不也坚持了几十年吗?我一天不这样做,就像没刷牙一样,我浑身难受出不了门。这就是我的舒适区啊。”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舒适区呢?

  一是因为我的志向。我的志向就是要传播中国国学文化,所以我有动力去专注坚持。

  二是习惯成自然。一旦坚持下来,如果有一天中断了,反而会不舒服。这也就是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乐在其中。

  所以,使命、愿景、价值观,一定是我们真正的快乐所在,而不是我们对外宣传的口号,或者逼迫自己遵守的守则。看自己是不是舒适、快乐,这也可以帮助你判断自己的志向和使命。

  儒家哲学,就是把正道、仁德,作为自己真正的舒适区、愉悦区、快乐的家园。

孟子说:“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君子志在得位而行道(得到掌权的位置,能推行自己的大道),如果做了大国的君主,拥有广袤的土地、众多的人民,这当然是君子所欲也。但是,君子之乐,还不止于此,还有更大的快乐。

  更大的快乐是什么呢?孟子说:“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 意思是,如果站在天地中央,天下尽在我的统驭之中,当皇帝了,而且全天下的人民,都还能泽被于我的教化,这是君子的快乐了。但是,这可以说是乐,还不能说是性。君子的本性并不在这儿。

  君子的本性在哪儿呢?孟子又说:“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什么意思呢?君子的本性是,纵使他的大道通行于天下,也不因此而增加,就算穷居陋巷,也不因此而减少。因为他的本性、本分已定,就那么多,不增不减。为什么不增不减呢,因为那是他从上天那里得到的全部了,不因为外物有所转移,也不因为贫富而有所变化。

  君子的本性是什么呢?就是仁义礼智:

  “ 仁”是内心真挚深沉的爱;

  “义”是正义之义,该怎样就怎样;

  “礼”是敬,是举手投足的规矩;

  “智”是通透通达,明事理,通人心。

  这“仁义礼智”四德根植于心,这四德的光辉,从面貌上发散出来,清和润泽,令人可亲可敬;从肩背上显现出来,盎然丰厚,让人都想模仿他的风范;这四德发挥出来,会体现在行动和肢体上,四体自己就知道该怎么做,不需要思考,一举一动就没有不恰当的。因为在体内,四德积蓄极其盛大,所以自己就发动起来。如此率性而为,自由自在,从心所欲不逾矩,此君子之性也。

  君子本分已足,内心强大,比外面的所有东西都强大。所以君子无所谓事业大小,君子的修为本身就是事业。

  这就是“专注坚持”背后的原理。

  我们再回到公司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的问题上,我的观点就是少谈愿景,只谈使命和价值观。因为使命和价值观是本性,愿景是增减。

  使命,是你承担的重大任务和责任;价值观,是你判断是非善恶的原则。很多企业,坏就坏在看着高大上的愿景上,因为愿景往往就搞成了“将迎意必”,为了实现愿景,就拔苗助长。

  甚至,我认为都不要讲理想,只讲志向。理想是在谈将来要实现的愿景,志向是在谈要坚持的原则和方向,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我企业咨询,我给公司定的使命是“让企业少走弯路”。

  因为在我看来,最高的效率是“不返工”,最快的进步是“不退步”。我们的使命,就是要让企业家不要拔苗助长,传递的是一种专注坚持,日日不断,滴水穿石,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经营哲学。我们的咨询服务,和我讲的课程都是服务于这个使命的。

  我知道,做到不追逐、不激进真的很难,努力了,没有好结果的事情也时有发生。那么,怎么去按捺和平衡自己的内心呢?

  我很喜欢孟子说的一句话,叫“莫非命也,顺受其正”。一切都是命运,但顺理而行,接受的就是正命,而不是死于非命。

  这世界不归我们控制,我们连自己都控制不了,怎么能控制世界呢?我们连自己给自己定的原则都把握不了,怎么能把握未来呢?我们只管努力,把结果交给命运和运气,顺受正命。

  当你对结果没有要求了,你就能专注坚持了。这又是一个重点。都知道做事要靠坚持,怎样才能坚持?窍门在哪儿?就在于不要结果。对结果没要求,就能坚持,因为你能坚持的是自己的本分,是使命、志向和价值观。

  有个企业叫晨光文具,到2021年做到了800亿市值,是我知道的专注坚持的代表。我记得2008年的时候,晨光文具的总裁陈湖雄说过,他说我17岁就做文具生意,到今天37岁了,20年前跟我做生意的人,今天还在跟我做生意,所以我的成本低呀。你看,这就是他专注坚持的结果。

  不要愿景,只要使命和价值观;不要理想,只要志向。专注坚持,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就是我的儒家成功学。无论是在我们的人生规划中,还是在企业经营中,它们始终不变。

关键词:儒家思想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推荐

猴哥带你读懂儒家思想第十七讲 专注和坚持

古诗成语诗人bet雷竞技 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

Baidu
map